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郭建德  暴力

纵横网络舆论疆场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05

涉军网络舆情,是公众在网络上围绕有关军队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持有的态度、情绪和意见的总和。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崛起,开辟了虚实交互、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在传统媒体中无法讨论的军事、军队和军人话题,得以在网络空间形成、传播和互动。而军队因其特殊性,极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和媒体炒作的焦点。在网络舆论这个虚拟的无形疆场上,虽无战火硝烟,但充满胜负对决。

一、新媒体语境下涉军网络舆情的时代特性

在传统媒介下的社会,对涉军舆情有着严格的管理,有关军队的信息不可能无障碍地进行全社会的传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推平了传统社会所建立起来的规矩、规则、壁垒、沟壑,形成了一种新的舆论力量对比态势。

(一)涉军舆情形成的障碍减少

在公众眼里,军队一直是个神秘的群体,人们对知之不多的军队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再加上当前军队改革调整涉及各方利益,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频繁,军地互涉事件逐步增多,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数字化传播手段打破了时空和身份限制,原本天各一方、几乎没有交集的人,仅仅因为关于军队的某种观点、某个话题,就可能迅速结成一个涉军舆论群体。网络的低成本和易获得性,催生了“网络推手”、“网络水军”等特有现象,这使得挟舆论之名谋利的现象有了更大可能性和便利性。

(二)涉军舆情传播的速度增快

新媒体双向、即时、互动的数字化传播特点,使舆论形成的时间大大缩短。在美国第一条有关本本拉登被干掉的消息,是Twitter发表的微博,1分钟即被转发80次。21分钟后,ABC、CBS和NBC才插入相关报道。新媒体的丰富和庞大用户群的生成,以及军队对媒介和公众的天然吸引力,使涉军的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网络舆情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

(三)涉军舆情影响的范围拓宽

按照互联网六度分割理论,任何一个人跟世界上另外一个人之间最多隔着六个人。借助数字化传播手段的便利,舆论的地域性特征减弱,呈现出本地舆论全国化、国内舆论国际化的倾向,“蝴蝶效应”更为明显。如2011年秋在美国上演的“占领华尔街”活动,是由加拿大一家名为Adubusters的网站发起的。再如伦敦骚乱中,仅8月9日一天,全英国就约有340万人在Twitter主页上看到了骚乱的内容。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对军队具有某种倾向的个体参与网络讨论后,其倾向会在群体中得到强化。如不及时进行引导,就会导致某些涉军言行的泛滥。

(四)涉军舆情处置的难度加大

新媒体对那些原本零乱、分散的观点起到了聚合、放大和传导作用,加大了舆论传播的离散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的难度都大为增加。从技术上讲,新媒体具有爆炸性、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只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从制度上讲,国家网络法规较为滞后,网络道德建设相对欠缺,网民缺乏自律规范,处置网络舆情事件处于无法可依、无律可循的境地。从现实上讲,社会转型时期往往也是舆论传播活跃期,更是舆论冲突多发期。网络舆情对社会变动极为敏感,易诱发社会情绪的非理性宣泄。

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便捷性,广泛渗透到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成为官兵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给军队建设带来了积极因素。一是新媒体推动了军队的信息化,一体化作战平台使指挥空间由三维向多维拓展,有机地改变着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特别是网络涉军舆情的深刻变化,推动了舆论战的改造和提升,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二是网络涉军舆情反映了公众对军队的情绪、态度,倾诉了公众的意见、见解,有助于军队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参考帮助,提高军队建设与大众诉求的符合度。三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和网络涉军舆情,为军队获得和运用军事情报、作战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能有效提高信息攻防的能力和水平。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副局长斯图特曼就指出,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情报工作中,“是一项非常杰出且极富远见的战略”。四是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应用和军队对网络涉军舆情的关注,有利于军队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为建立科学的军队管理机制提供了坚实互通的平台。

[责任编辑:章丽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