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来“清理网络谣言”,打击大V公知的网络整治运动后,官方似乎开始自信地检阅其成果。今天(12月25日),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在京主办“2014年度网上舆情形势分析”发布会。中国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副主任华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方兴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和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未柠等学者受邀发布报告。
根据官方学者的说法,“2014年,境内网上舆情发生明显的、积极的、深刻的变化,总体向好,正能量充沛,这是现实社会和形势向好,民意凝聚的网上反应。” 人民网副总编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的报告《2014:“两个舆论场”共识度增强》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对当下舆论形势的整体判断: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和共识度有显著增强。 祝华新表示,2011年7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发表《打通“两个舆论场”》,当时,他们认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有交集也有隔阂,“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经常存在较大的分歧”。 三年半过去,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和共识度有显著增强。比如反腐,打虎拍蝇;比如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改进党风政风;比如户籍、教育、计划生育、劳教、司法、央企薪酬等方面的改革,社会各界有高度共识。 根据祝华新的这一报告,前些年,在上海杨佳袭警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案、浙江温州钱云会案等热点事件中,社会舆论撕裂严重;而今年在国家公祭日、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等事件中,“舆论高度一致”。 根据祝华新的研究,体制内媒体、意见领袖和网民这三大舆论场域,已走出2009年共识度的最低值,2011年达到最高值。三大舆论场域对政府在热点事件中的表现,认同度也从2009年开始整体逐渐上升,2013年略有下降,今年达到最大值。 祝华新认为,出现变化这一原因是,2011年之后,政务微博等主流话语开始大规模进入网络舆论场,整个互联网舆论生态进入调整时期。表现在,2011年后,各舆论场越是质疑和批评政府,其内部争议就越多,而在对政府进行积极评价时则更显得“团结一致”。 近几年来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变化,体制内主流媒体越来越活跃,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这样的官方主流媒体的微博活跃度明显高于市场化媒体,影响也超过了传统的民间“意见领袖”。 此前官方下大力气整治打压的微博大V,即报告中所说的民间“意见领袖”,他们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四分之三)的“意见领袖”意识形态倾向中立。右翼“意见领袖”数量远多于左翼。温和“意见领袖”数量多于极端“意见领袖”。 这一官方机构的结论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治激进派正在中国失去市场。他甚至提出“大V”们,因平时相对超然的地位,较少的预设立场,对公众的说服力更大,属于一种有待(官方)开发的“新媒体资源”。 来源:法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