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颠覆了人们长期形成的“打的”扬招习惯 自去年起,借着智能手机普及的东风,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APP应用市场,至少有20多款类似的APP在相互竞争。由于它颠覆了人们长期形成的打的扬招习惯,对出租车行业运营管理、政府部门监管及衍生出的资源公平分配等带来了新课题。晨报记者近日选择3款软件进行了打车体验,并采访了出租车司机、软件公司,透视打车软件热背后的打车新格局。 好评和差评呈“对半开” “嘀嘀打车”、“易打车”、“打车小秘”……在手机安卓市场里20多个有“打车”关键字的软件中,有的下载量已突破万次,有的则只有寥寥数十次。通过软件介绍可看到,下载排名靠前的打车软件开发者几乎都是外地科技企业。记者查看了部分热门打车软件的客户使用评价,好评和差评基本“对半开”,“响应速度慢”、“费流量”、“植入广告多”是用户反映集中的几个问题。 开发“嘀嘀打车”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款软件在北京已覆盖超过3万辆出租车。“公司与正规出租车公司达成协议,统一组织司机学习使用软件,每辆车进行网上注册时都须提供匹配的司机驾驶证和准运证信息,以避免‘黑车’混迹其中。”对于盈利预期,该负责人表示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公司将加快在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推广。“目前上海区域覆盖出租车已超5000辆。” 同行间市场竞争激烈 一家打车软件开发公司负责人坦言,打车软件前景相当广阔,但市场培育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随着大量企业扎堆入市,不得不通过“返现”给司机,或给乘客提供各种“好处”来拓展市场占有率。大众出租车司机吴师傅称,他的手机上装了3款打车软件,只要每周保持一定的在线时间,各软件公司会以话费形式返还费用给他,“每个月光手机话费就能赚300元-400元,根本用不完。”“最初希望通过对特定客户群投放广告、推出收费的增值服务模式盈利,但现在显然不具备条件。其他新入市公司为争夺市场,有的给司机配智能手机,有的根据完成业务向司机和乘客‘返利’,有的甚至只要下载客户端就提供奖励,说白了就是比谁‘烧得起钱’。”一位较早涉足打车软件商业开发的人士认为,目前打车软件市场发展轨迹与先前一度红火的“团购”类似,正经历群雄逐鹿的“混乱期”,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存活,暂时还看不到“钱景”。 除同行间争夺市场的“血拼”,大型出租车企业加快完善电调系统也给“民间打车软件”发展增加了不小的变数。在上海,目前大众、强生、锦江、海博等四大出租车公司均有自己的电调叫车中心,且已开始陆续上线自己的手机叫车软件。 记者了解到,一些打车软件开发公司已在这场生存之战中求变:“嘀嘀打车”希望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推出低价订制智能手机;北京小桔科技把“分成”全部用于补贴用户,拉低手机售价。经历了一波跑马圈地式的扩张之后,不少“先吃螃蟹”的软件公司开始重新审视定位发展前景。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