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火热的各类打车软件或将北京官方出租车电招系统逼到改革的墙角。 近期,关于出租车的电招发展,北京市已经出台了多项制度。今天听证的北京出租车价格调整方案特别提到,预约叫车服务费,由每次3元调整为提前4小时以上预约、预约成功率达到99%的每次8元,4小时以内的预约每次5元。 此外,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之前还表示,按照《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规定,通过打车软件进行议价是不允许的,下一步政府部门将进行规范。北京市将建立统一的电招服务电话。这意味着,政府不光要规范打车软件行业,还要亲自“下水游泳”,自建手机叫车软件。 程维、王炜建分别是北京最流行的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和“摇摇招车”所在公司的CEO,官方介入打车软件会怎样地影响他们? “摇摇招车”最初的模式是,拥有牌照的租车公司将车分成很短时间段租给乘客,并配有司机,乘客利用手机应用提前预约,现有政策下把租车公司的车变成了类似出租车,令人惊奇的是,去除油费和折旧的成本之后,这种预约用车的价格可以和出租车持平,而司机也比开出租轻松得多,也赚得多。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公司、司机和乘客分得那原属于出租车公司垄断所得的份子钱。 “摇摇招车”给北京出租车市场注入了活力,司机服务到位,在家叫车,随时监控车的位置,甚至可以随便选车型——根据乘客出价高低,“摇摇招车”提供大众桑塔纳、丰田皇冠和高端车宝马奥迪等各种车型。 “摇摇招车”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刚成立3个月,该公司已经获得红杉资本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2年底启动的第二轮融资,额度约为千万美元量级。 与“摇摇招车”不同,“嘀嘀打车”没有租车公司的资源,程维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把目光集中在了出租车市场。“嘀嘀打车”专门为北京市出租车开发,跟北京20多家出租车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近期,北京市交通委已经注意到“摇摇招车”等变相出租车公司的存在。“摇摇招车”旗下的车几次在机场等地接客时被扣押。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摇摇招车”不得已改变策略,放弃租车市场,全面转向出租车市场。 民间现有的打车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现在出租车司机“空驶”的难题。出租车司机可以通过叫车软件选择附近的乘客,到达目的地之后可以再次选择附近的乘客,一单接着一单,司机不用再漫无目的“趴活”,提高了出租车的效率,实际上相当于增加了出租车的数量。 为了防止乘客下单后不乘车,司机接单后爽约,打车软件用类似淘宝的信用评价体系维持。乘客爽约一次禁用软件一周,三次爽约就终身禁用;司机爽约则取消其接单资格。乘客和司机在完成一次叫车后可以互相评价,在这个体系下,司机乘客满意率很高。 在雨雪天等恶劣天气和乘客目的地偏僻时,出租车司机会挑活,为了鼓励司机接单,打车软件增加了一项加价功能,一般最低加价5元,最高加价30元,原本固定的出租车费用有了溢价空间,司机也愿意多拉愿意加价乘客的活。 政府有没有足够的理由叫停打车软件?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说,这些打车软件属于有偿经营性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只要有ICP证和工商执照,就是合法经营,不可能被随随便便叫停。 中国政法大学王军则认为,意图限制使用叫车软件的加价行为是不合理的。这种自愿加价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对人们市场交易行为的扩展,是矫正或者弥补出租车价格管制缺陷的创新,有利于舒缓打车难的技术创新。政府不应该扼杀这样的创新,应该保护和鼓励。 赵占领认为,现有的打车软件用户体验非常好,政府推倒重来,是不是造成纳税人资源的浪费,而且,从经验来看,政府做互联网应用,基本上不可能在用户体验上超过民营企业。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打车软件有天生缺陷,设计者对现行法规和行业现状了解不够透彻,其规则设置貌似合理但既不合理又不合法,遭到政府管制是必然的。 赵占领则认为,打车软件跟去年流行的抢票软件其实类似,这种新技术手段会大大方便群众,但会触犯既得利益者。他呼吁,政府做好监管即可,有不遵守规范者剔除市场,但不能直接介入市场竞争,市场自身会解决其他问题。 虽然北京市早就建立了电话叫车系统,但由于操作复杂,使用者寥寥。特别是电话预约之后,车乘双方没有评价机制,司机可以不接乘客,乘客也会爽约。 电招加价会解决问题吗?中国政法大学王军认为,电招服务的提供者仅限于现有的出租车,他们既可以沿路揽客,也可以接受电招。那么,在出租车需求较高的时段,打电话也是叫不到车的。发展电招服务应该增加专门从事电招服务的车种,这才能够真正增加服务供给。强制要求司机每天接几个电招是不合理的,也不好执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