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郭建德  暴力  

讨论环节: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领域的冲击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日前,由腾讯汽车主办的自主品牌区域沙龙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破局——自主新能源的区域冲刺赛”的主题,展开激烈的观点碰撞与交锋。

主持人:

腾讯汽车新闻组 傲敦

讨论嘉宾: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

北京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何 斌

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 张金汉

尼尔森汽车事业部总监 赵新智

傲敦:近期很多互联网公司也进入到新能源车竞争当中,包括乐视、小米、苹果,还有很多很多企业都在造车。请问各位嘉宾,IT企业造汽车,靠谱吗?

张金汉:互联网企业更适合做前端服务

张金汉:互联网企业造汽车现在是一个潮流,都在纷纷发表自己的计划。互联网企业跟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有先天优势,比如说善于把消费者需求、功能需求、审美观,或者意见,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收集起来。

讨论环节:互联网企业对新能源领域的冲击

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 张金汉

我想汽车的技术实践还是要很多年积累的,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把这个车做好,很多关系到百年企业。我们今年是51年了,自主品牌虽然不大,但是做车做了51年。

所以说过程肯定是比较难的,我觉得最终的模式是与互联网+结合,可能互联网做擅长的事,是做前端的事,做服务的事,在做沟通或交流的事,传统的企业还是要做制造的事。

比如说国家强调5升油,这5升油可能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如何突破油电混这个技术?要点滴积累才能够实现,不是说人多我就能把这件事情实现,很多时候不是人多力量大,人多了,太多一样的人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把这个难关攻克掉,还是要专家多少年全心的坚持产品开发才能实现技术的突破,所以我们赶超也是需要在各方面实现点的突破到面的突破。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结合是一个方向,单纯的,如果脱离现有、传统的制造业的基础来讲互联网造车,像手机那样贴牌简单做一下,可能形成不了一个优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