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招聘: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2019-03-25 15:41 黑龙江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黑龙江教师招聘: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黑龙江教师招聘:幼儿分享教育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鉴于分享在个体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各国教育实践中都重视对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教育活动。然而,分享教育的实施并未取得人们所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享教育滑入“伪分享”教育的误区 分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儿童懂得分享的意义,在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分享,并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快乐,而不是要依赖于外界压力的强迫、限制或是在某种诱惑的驱使下所作出的伪分享行为。 一味追求分享行为本身,无视儿童自身权力、内心体会及需求的“伪分享”教育背离了分享教育的宗旨、违背了“以人为本”和“尊重教育”的教育理念,不仅无法培养儿童正确分享观念、分享行为,而且由于情感上的长期压抑不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分享教育环节和内容的缺失 分享教育环节的缺失表现在实施环节上缺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内容上的缺失表现为忽视儿童的分享体验。 儿童分享观念、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更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但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家长缺乏分享教育意识、教育方法不当、隔代教养过度宠爱等,导致幼儿园分享教育的积极效应被削弱。分享教育的进行需要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需要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共同努力、整合各方力量才能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结构上看,分享应该包含分享观念、分享行为和分享体验三个方面。而在现有的分享教育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而忽视儿童的分享体验。情感是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当儿童在分享活动中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时,才有可能逐渐将体验内化为分享行为产生的内在动机。因此,分享教育若不重视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分享乐趣,将不利于儿童分享行为观念和真正分享行为的形成。 (三)分享教育缺少针对性 分享教育的实施必须在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然现实并非如此,幼儿园每个班都设有分享角、进行专门的分享教育活动,但却从小班到大班分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无多大差异。如幼儿园老师大多都是要求儿童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及动画片光碟等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集体活动中教导儿童要相互谦让等,没有做到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选取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案。这种简单形式化的做法不仅使得分享教育缺乏针对性,而且窄化了分享的外延,仅把分享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分享,分享不仅包括物质分享还包括精神分享,如活动分享(与他人共同游戏)、情感分享(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懂得同情他人、安慰他人等)。 (四)分享教育缺乏渗透性 分享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道德教育的特性——渗透性。分享教育的渗透性是指分享教育应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培养既可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领域中一个独立的部分,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进行;亦可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及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实中一些幼儿园的分享教育似乎只是专门分享教育课上教师参与下的分享活动和言语教导,没有很好地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和儿童日常生活中去。年幼儿童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等特点,分享教育缺乏渗透性造成儿童的分享行为得不到巩固和强化,进而不能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致使分享教育的实施事倍功半。 责任编辑:宗美琦 <上一页12下一页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