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汶川地震七周年,网络舆论场掀起悼念潮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23

  • 字号:大 小
  • 汶川地震七周年,网络舆论场掀起悼念潮 2015-05-12 19:06 中青报订阅

    来源:中青舆情监测室 周婉娇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七周年纪念日,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推出七周年主题报道,吸引了大量网民围观和跟帖,在网络舆论场掀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悼念浪潮。

      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发现, 截至5月12日16时,已有超过40万网民通过新浪微博、新闻跟帖等方式悼念地震遇难同胞,寄托哀思。

      媒体追访地震亲历者 “敬礼娃娃”再成焦点

      汶川地震的阴影虽然散去,经历过灾难的人们却不会忘记,同样不会被人遗忘。地震七周年之际,受灾群众再次成为网民关注的对象。

      大河网发表《汶川地震七周年:生活还在继续回忆从未抹去》,报道中的7个主人公都曾经经历过地震,他们的家庭在地震中都失去了孩子。七年之后,他们拿出了七年前在废墟中留下的照片,和曾经的自己合影。和大河网一样,汶川地震七周年之际,不少媒体通过追访当年的地震亲历者,再次记录和转述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令不少网民感慨。

      网民“浩仔妈咪YOON”在跟帖中表达了一位母亲的感同身受,她说,“作为一个母亲,看着这些文字心里好心酸,特别有感触的是说到地震后跑去学校扒人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时都认不得……真的,孩子是一家人的心头肉,说没有就没有了,真的很难受。”

      搜狐新闻推出《汶川地震7周年 “敬礼娃娃”成小小少年》,对汶川地震中获救的3岁男孩郎铮进行追访,使其再次成为话题人物。看到当年躺在担架上举着伤痕累累的小手敬礼的娃娃已经成长为小小少年,不少网民感慨时光流逝的同时,祝福郎铮健康成长,并勉励其学会感恩。

      网民“364860392”跟帖说:“每当看到这些图片,还是会忍不住为当时的场景流泪悲痛……”网民“淡定幸福”则留言:“孩子,加油!不能忘了曾经救过和帮过你的人,要努力学习,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微博成悼念活动主阵地 国家地震台网官微被围观

      “七年前的今天,大家都在哪里,在做什么,愿意说说自己对汶川地震的记忆吗?”

      新浪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这条原创微博发布不到5个小时,已有5000余条网民评论。

      相较于大部分网民对震感的感慨,一些亲历者的跟帖显得更加有血有肉。

      网民“寒染夜华”永远忘不了地震带来的恐惧:“七年了,从六年级来到大学。永远也忘不了地震那一刻之后怎么也打不通的电话,举目四望全是惊慌失措的陌生人群,震荡的大地上下晃动,街上不时落下碎掉的玻璃。我拿着手上的伞背着书包拼命地跑,一瞬间脑袋里一片空白,没有方向,没有眼泪——知道三个小时后,见到了等待河边的心急如焚的妈妈。”

      也有不少网民回忆震后援建工作、人生理想,传递正能量。

      网民“月爷”回忆说:“那一年,我用生活费捐了200,饿了一礼拜。”网民“poker_傅饶”感慨:“时间过的真快,如今我已入伍从军,作为一名消防战士守护在这里。”

      中青舆情监测室发现,超过20万网民通过新浪微博进行悼念。新浪微博“微指数”平台显示,关于“汶川地震”的讨论量在12日下午13时左右达到高峰。

      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头条新闻、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微博帐号均发表以“汶川地震七周年”为主题的原创微博,引起大量跟帖。

      11日晚23时起,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先后发布5条相关微信,邀请网民讲述汶川地震记忆。截至12日下午16时,累计超过6万网民参与了互动。

      地震研究成果受关注 专家:地震速报取得进展

      除关注地震亲历者,南方都市报、央广网等媒体还对地震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报道,重点关注7年间,我国灾后应急体系建设、民间救助力量、地震监测预报等领域的发展状况。

      根据报道,我国地震预报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但地震参数测定已从10分钟缩短到58秒,能够实现在2到3秒内推送给6.2亿互联网用户。同时,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减灾委员会或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7年时间,我国的建筑防震级别更高了,哪儿发生了地震,老百姓的手机微信分分钟就能得到最快的地震速报。

    【责任编辑:周婉娇】

    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更多>>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