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人大师生“分手”,舆论倾向哪边?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23

  • 字号:大 小
  • 舆情解析人大师生“分手”,舆论倾向哪边? 2015-09-23 09:23 中青报订阅

    来源:中青舆情监测室 朱立雅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有多种关系类别的联接,同样也会存在各种关系的瓦解。但是,夫妻关系解除叫离婚,职员与单位关系解除叫辞职或辞退,朋友关系解除叫后会无期,然而最近两天,一段关系的解除,却引来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度。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教授在网上公开发出《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表示要与其硕士生郝相赫解除师生关系。那么师生关系的解除该如果去形容这种“分道扬镳”呢?

      事件回顾

      1、郝某朋友圈发犀利言论,“中伤”两名历史系教授。

      郝某在朋友圈转发一则点评北大历史系学者的文章,其后附加的评论成为该事件的导火索:

      “人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从这个垃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如果不是跟北大历史系这个垃圾系合作而是跟南开或者北师大合作的话好太多。”

      “想考魏晋或者唐朝的千万别来我校,去武大、清华吧”。

      2、人大教授怒斥狂徒,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大博导 孙家洲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通过微信公众号“点墨轩艺术空间”发布的,题为《中國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随后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流传,目前,该文章已被删除。

      公开信正文分别这样写道:

      “今天(20日)中午,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发出的微信,居然对阎步克先生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

      “我极为震怒!当即发出公开评论,怒斥狂徒。”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在此宣布:郝相赫从现在起,已经不是我的弟子。我在半个小时前已经把我的决定告知了郝相赫本人。”

      “此后,郝相赫的任何言论,他的未来发展,都与我无关。”

      3、郝某发《情况说明》同意老师的决定,并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我作为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考的硕士研究生 ,我必须声明,我没有违反任何组织纪律,我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护我作为研究生的合法权利。”

      但是,当事情看似要以郝某为维护自己言论自由的姿态,默认这段关系的“断裂”为结束点时,该事件则又有了新的转折点。

      4、学生发致歉信,力求导师原谅。

      9月21日,事件主人公,人大硕士研究生郝某又公开发表了一篇致歉信,力求导师的原谅,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我才刚刚念上研究生,还非常的年轻,这件事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很大压力,我深深悔恨并恳请各位老师、朋友能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并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舆论情况

      1.关系解除,不能一人说了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孙教授宣布断绝与弟子的关系,可能是出于“震怒”,他有权利决定不再担任某名学生的导师。但要真正完成“断绝”手续,还需得到学校的同意,学校要从教育和学术角度评估孙教授的“断绝”理由是否合理,而不能只听孙教授单方面的说法。

      2.人大导师解除门,荒唐可笑。

      @欧阳勇华:一个学生,怎么不可以议论本专业领域内的人和事呢?!当然可以,否则如何启发思考,如何学术进步。现实中,也只有敏感的政治社会事件或人物不可议论,除此之外,百花齐放是必须的。可能,学生郝某的言论内容,确有不当之处,也许,表达方式欠缺谨慎;导师孙某,也许忍无可忍,但这些都不能构成导师有单方解除指导关系的权利。

      3.网友对此事各持己见,热议不断。

      @光明社区:情商有问题,缺乏对老师最起码的敬重,谁敢要你?老师处理手法也太不当。

      @塞北神算:应该解除关系,这样的学生不说他的观点如何,本身没有基本的为人品德。还是先学会做人,再来做学问吧,难道我们的研究生可以没有德行约束?至于老师育人,人性各殊,方法各异,这样的人不经过社会的批驳或唾弃不会进步,光凭老师引导,越容忍越嚣张,否则也不会到今天的地步 。

      @光明社区:实乃狂妄之徒,胸有点墨竞妄议江河,年纪轻轻目无尊长,既使学成不堪大用。

      @凤凰网友:读书,本来就各有各的理解,古人还提倡百家争鸣,何况是对历史的评判。所以中国的大学教出的学生都是循着老师的路走,没有独立的开创性。但是中国的学生本来就是可教之才,一旦进入国外的大学,都有很好的创造能力,因为国外的大学只有鼓励学生独立见解,而不是打压。此老师不与学生探讨,却一开口的断绝关系,教授的做法也欠妥当。

      舆情分析

      细观该事件的发酵过程,无疑又是一起由互联网酝酿而生的舆论事件。而此事若是放在平日的生活中,或许只是一次言辞犀利的“吐槽”。学生调侃老师,下属吐槽领导,符合大多数人性的减压需求与内心脆弱。但为何社会舆论却偏偏与该人大研究生过不去了呢?一个小小的朋友圈的言论,为何成为舆论热议甚至是抨击的焦点?这不得不让我们开始反思一个问题——网络言论是否已告别虚无缥缈的时代?同时,网络空间是否还具有其私密性?

      在很多小说、电影电视乃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白纸黑字”。长期以来,人们十分重视印刷术,重视纸张,因此写在摸得着的纸张上的文字,其“一诺千金”的力度则显得更强。然而,当互联网已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大大小小的角落时,网络上的发言,同样也就变成了白纸黑字,落子无悔——随时可能被截图,转化为图形实物。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个“网络人”,言论虽自由,责任同样要担负。

      回顾事件的始末,该郝学生在道歉信中的一段话,着实值得令人细细琢磨,“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该学生的道歉是出于真正的认知悔过还是出于担心无法完成学业后的言论“让步”?学术界向来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言论自由,不过该学生的言辞的确也过于“锋利”。但是,当观点发生碰撞与摩擦时,有效申论和举证,这才该是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样子。倘若“争鸣”都以资格被“贬”为结局,那“百花齐放”又待何时呢?

    【责任编辑:周婉娇】

    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更多>>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或在视频窗口中有“中青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