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自我维护权利的意识、法制意识普遍提高了,以往县级电视台单纯的正面报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地方政府和基层群众的需求,县级电视台坚持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原则,适时、适度、适量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可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舆论疏导作用。 如何为老百姓搭建一个反映心声的平台,打造地方台舆论监督品牌栏目,这是县级电视台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加强县级电视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和广大电视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往单纯的“一面倒”的报道形式。一方面,少数部门、单位的“中梗阻”问题和个别工作人员的不正之风,对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县级党委、政府需要通过多种监督形式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另一方面,群众身边发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及时反映,群众迫切希望能有一种渠道来反映心声、排解情绪。通过舆论监督和对热点问题的引导,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把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告诉群众,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前景和希望告诉群众,具有比政策和法律更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对增强社会凝聚力、树立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形象,对弘扬时代正气、促进各项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二、加强县级电视台舆论监督需把握的几个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舆论监督的效果如何,取决于选择什么事实、如何进行报道以及如何发表意见。新闻舆论监督的选材一定要有典型性,并不是越能引起轰动的事态或越具普遍性的问题,就越有利于发挥监督效力。事实上,如果对现阶段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加以曝光,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一定要注意选择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视、企业重视和群众关心并普遍存在且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舆论监督与引导。对一些虽然是群众关心也普遍存在,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思路或限于条件一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一般不要涉及,.更不能刻意渲染。在具体的报道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多运用一些无可争议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对报道中涉及的一些重要事实,一定要认真核实。同时,要注意掌握批评的层次,对于严重违法乱纪、激起强烈公愤的人和事,要毫不手软地进行摧毁性的批评,但对更多的虽涉及大是大非,却不宜全盘否定的问题,则要进行有节制的批评,以确保新闻舆论监督的客观公正。 2.坚持适时报道的原则。舆论监督的效果与报道展开时机紧密相关,切入过早,矛盾正处于“白热化”状态,是非曲直尚不明了,解决问题的火候不到,新闻报道非但不能促成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因“添乱”招致批评;切入过晚,群众关注的热情已经减退,舆论高潮难以掀起,监督的效果也会大大减弱。报纸对批评性报道要进行周密策划,从稿件的选题、重心、文体、篇幅、发稿次序,到所有稿件的组合、版面规模、表现形式,都要精心考虑,对所批评的问题要力求进行全面剖析做深度报道,引导受众认识问题的实质并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3.坚持注重建设的原则。报纸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是通过揭露问题以促成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揭露与建设的关系,注重舆论监督的建设性效果。新闻舆论监督不仅要运用新闻批评监督部门、单位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还要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准确及时地反映群众的利益与愿望、意志和情绪、意见和建议,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力量参与新闻舆论监督,让新闻舆论监督通过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的结合与联动,变软性监督为刚性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威严和强制力,使违法乱纪者停止违法乱纪活动,以促成问题的解决,达到舆论监督的预期目的。(作者单位:铁力电视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