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论文]浅析人民网舆情频道对网络问政平台的构建(2)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0-02

  (二)全面监测舆情并深入分析舆情,内容专业

  人民网舆情频道包括论坛热帖排行、热点舆情专题、舆情理论研究、舆情分析报告案例库等栏目,为读者及时提供网络社区、论坛、博客中的舆情热点。

  1、对象广泛,时时监控,全面监测舆情

  舆情频道监测和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运用“网络舆情监控技术”追踪海内外主要媒体的报道,整合各大新闻网站信息和信息跟帖,而且监测全国有影响的网络社区、论坛、BBS和很多知名人士的博客。

  频道中,“论坛热帖排行榜”、“论坛排行”和“论坛聚焦”等板块针对网络社区、论坛和BBS做舆情监控,整合包括新华社区、天涯社区、凤凰论坛、中华网论坛等20多家网络社区、论坛和BBS的热点帖文和跟帖。“博文推荐”板块针对网络上近250位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的个人空间或博客进行监测,推荐出精彩文章置于频道首页。“媒体聚焦”和“报刊监测”板块则是针对纸媒进行监测,包括16家中央级媒体、47家地方级媒体、4家境外媒体和88家市场化媒体。“舆情专题”和“案例库”板块中集纳的案例涉及领域、地域甚广,包括经济生活、公共管理、司法事件、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社会思潮、教科文卫、港澳台国际等8个领域,涉及地域达20余个省市自治区。可见,整个频道监测的对象十分广泛。

  舆情频道还对上述信息源进行24小时自动监控,随时采集最新的文章和帖子。全库每日更新,真实反映网民关注动态,全面了解网络聚焦热点,通过它们基本可以窥见中国互联网舆情的全貌。

  2、科学统计,专家解读,深入分析舆情

  舆情频道通过专业技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预处理,然后按照领域分门别类进行文章筛选和统计排行,再经过人工审校,排出干扰因素,最后形成成熟的舆情监测信息。舆情频道还有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做深入的舆情解读,如“舆情监测室”、“舆情案例库”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事件舆情的集纳,学术色彩较浓。

  “舆情监测室”通常以一周7天的时间为一个监测段,对此期间的3、4件社会事件舆情加以整合,围绕一个共同主题说明一个观点。如5月20日至5月26日的《司法公正是最后一道堤坝》这个案例,集纳了邓玉娇案、卢武铉跳崖自杀、满文军涉嫌聚众吸毒和黑河禁犬令四个事件,分别从“警惕民心的流失”、“前总统跳崖与韩国的政商勾结”、“公众人物应该爱惜羽毛”和“黑河的狗惹了谁”四个角度加以解读,引导出“司法公正是最后一道堤坝”的主题,既简明、客观地摆出了网民的看法,又加入了舆情分析专家的解读,更具参考价值。

  (三)公司化运作支持科技研发,技术先进

  舆情频道在技术上以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为依托,这是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对频道建设和内容提供上给予了强大的支持。

  人民日报社有关机构自2006年起就开始逐步探索网络舆情监测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正式组建人民 日报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技术上,监测室整合了大量国内外比较先进的舆情监测技术,并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力量,开发出了一系列方便、实用的舆情应用技术和监测工作平台。另外,监测室还拥有具备舆论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等背景的舆情研究分析人员数十名,并邀请了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清华大学传播学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作业流程和应用技术。

  (四)出版内参帮助领导干部读网,传播到位

  网络舆情固然丰富,可如何在繁重公务之余读透互联网,是摆在每一位领导干部面前的难题。舆情频道以方便领导干部读取互联网舆情为初衷,出版了《网络舆情》杂志,经过几次改版,发展成为面向厅局级以上干部为主、以“帮领导干部读网”为特色的专业刊物,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份以网络信息为主要内容、反映网络民意和动向的内参杂志。

  《网络舆情》主要栏目包括一周舆情综述、封面专题、热帖精选、新闻跟帖、网民看官员、图片内参、中央媒体看地方、外媒看点、社会沸点、草根民生、宏观经济、声音、意见领袖、排行榜、干部人事解读、突发事件案底、网络人文地图、网络流行语等,跟踪梳理网上新闻事件、流行话题和社会思潮,按周发布论坛帖文、博客文章、搜索引擎、外媒评论等热门词汇排行榜,归纳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城管商贩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开发商拆迁户关系等社会沸点动态,揭示突发公共事件案底,汇集网上活跃意见领袖的深刻见解以及普通民众的网言网语和手机短信,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层、宣传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以及图书情报系统、高等院校领导提供最新的网络舆情资讯。

  《网络舆情》一周双刊,分为研究版和时政版两种,每刊仅24页。《网络舆情》以一种更为方便、更人性化的方式,帮助领导干部保持对网络舆论的高度敏感性,帮助领导干部了解网络舆情发生、发酵和消解机制,掌握危机管理、网民沟通、媒体关系的基本技能,是人民网舆情频道的一个独创。

  三、供舆情频道建设完善的一些建议

  人民网舆情频道虽然在舆论监测、研究和帮助领导干部施行“网络问政”方面首先迈出了一步,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舆情监测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都亟待完善。笔者发现,舆情频道在建设上也存在一些未尽之处,针对于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舆情频道的建设部门参考。

  (一)删减“重复建设”的板块,明确网站定位

  目前,舆情频道上的个别板块的设置不是十分合适,有的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反映出频道定位不甚准确,导致频道特色不够突出。

  比如,舆情频道中有“网上调查”板块,这和观点频道中的“调查”板块在形式上是重复的。舆情频道以展现、反映舆情为主,重在舆情监测和研究结果的呈现,那么“网上调查”这类较为初级的搜集舆情信息的环节,放在其他频道更为合适。

  再比如,“舆情会商室”虽然题为“舆情”,但似乎与舆情关系不大。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舆情会商室”推出“汶川地震与舆论新格局系列访谈”,环节中虽然加入了与网友的在线互动,但话语权仍主要掌握在嘉宾方面,网友的参与度明显受到限制,只能提出简单的问题,后期的文字整理也缺乏对网友态度的重视。基于这样的栏目形式,笔者认为其既没有突出“注重群众的意见和态度”,也没有强调出“整体”,与一般访谈无异,放在访谈频道似乎更为合适。

  (二)增加独创性内容,突出网站特色

  笔者认为,舆情频道的优势在于对舆情信息的全面监测和研究,那么频道的内容设置应该以展现监测结果和研究结果为主,比如通过图表展现监测所得数据,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和分析结果等。

  “案例库”(在《网络传播》上命名为“舆情报告”)栏目就是该频道的特色栏目,它充分利用了该频道的媒介资源和技术优势,对特定事件舆论做定量统计,用饼状图阐释网络舆论的观点倾向,一目了然。比如,针对杭州飙车撞人案的网络观点统计中,受众可以通过饼状图读取到“批评警方失职渎职”的声音占的比重最大(34%),这就以最直观的方式反映了大多数网民的心声,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由于舆情频道的这种宏观视角是其他网站不具备的,由此,舆情频道更应该增加类似的独创性内容,减少“论坛排名”、“博文排名”之类缺乏新意的内容,建立起一个独一无二的“舆情监测专家”的品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