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9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通报1-7月份商务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是发布会实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一边是电商发展的业务如火如荼,另外一边是实体零售业的不景气。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的百货行业的关闭潮到今年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截至今年4月份,全国大概有180家内外资实体零售百货店关闭,请问这个原因是什么?另外在您看来,未来百货行业的出路在哪里?还有一个问题,从我们刚刚拿到的7月份数据来看,对外投资一般都是正增长,今年7月单月对外投资下降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您怎么看7月单月按对外投资数据的下降? 【沈丹阳】: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关于对外投资7月当月下降的原因。 7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7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8.6%,实际上这是继6月当月下降15.5%以来的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我们分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技术性因素,去年的6、7月有几个非常大的对外投资项目,而今年同期没有这么大的项目。7月份我国对欧盟投资下降了90.7%,主要是受这个因素的影响。如果你们关注一下去年6、7月份一些大的项目就知道,具体项目我今天就不便讲了。 第二个因素,过去我们投资,包括去年,实际投资进去的一些项目是能源矿产项目,能矿企业今年以来对外投资可以说处于观望期,刚才给大家报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1-7月份下降百分之二十多。国际石油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前7个月流向采矿业的投资下降了22.1%,主要就是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两个因素并不影响我们全年对外投资,全年数据仍然会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增长,光靠一两个月的数据不能反映全年的情况。全年我们预计对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增速仍然会在10%-15%区间,或者更高一些。 关于前一个问题,现在一些实体百货零售店关闭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观察和分析。近几年,由于经营模式落后,成本持续上涨,新兴业态替代、网络购物冲击等多因素的影响,百货、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效益下降,关店止损现象时有发生。你刚才讲180家,这个数据还需要仔细调研,是不是有这么多,或者更多,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是确实是有很多百货和零售企业关店止损的情况发生。总体上看,当前传统零售业正处于加快变革、转型的时期,既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需求变化的直接体现,也符合零售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光是中国这样,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这种情况。出路主要是靠实体零售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去探索、求变,但是商务部门也有责任来加强引导。近期我们准备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实体零售企业转型创新。 一个是要推动经营模式的转变,支持开展品牌商品联合采购,引导零售企业提高自营比重,发展自有品牌,从“二房东”的联营模式向联营、自营、自有品牌混合发展的模式转变。现在很多百货和零售企业是“二房东”,自营比例非常低,我们在引导和推动这些企业向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引导传统零售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发挥实体店网点和物流的优势,发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在线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 三是引导多业态协同发展。引导百货店、购物中心完善业态布局,丰富餐饮、教育、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大家去看百货点里面,如果只是卖商品,显然需求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现在很多百货店已经转向了里面有餐饮、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看电影等等方面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多功能、多业态的协同发展。当然还要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向社区延伸服务,大力发展社区便利店,搭载快餐简餐、代收代缴、快递送货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