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夏与她制作的演示器。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如何让金属“热胀冷缩”这样细微的变化被直观地展示出来?曾在宜宾市岷江路小学就读的小小“发明家”凌夏,制作了一个名为“电热式金属线膨胀演示器”,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第30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凌夏获得科技创新类一等奖。今年,凌夏又获得了第二届宜宾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课堂“尴尬”了 如今已进入初中一年级学习的凌夏,回想起小学五年级的一堂实验课,仍然记忆犹新。那天,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做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教材上的做法是这样的:在一段30厘米的钢条上做一个桥模型,然后用酒精灯给“桥”(钢条)加热。 尽管酒精灯火焰很旺,但实验进行了十多分钟,也不见钢条在尺子上有明显的伸缩变化。“同学们很扫兴,有的人还开始起哄,在讲台上的老师也很尴尬。”凌夏说,后来老师不得不终止了实验,并向大家解释原因。 师徒二人勤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实验失败了 思考开始了 课堂上的实验失败了,凌夏的思考却没有因此停止。她不断地回想老师给出的实验失败的原因:由于钢条受热区域有限,只在火焰上方才能得到加热,虽然热量可沿着钢条进行热传导,但传导过程中,热量却在不断流失。因此钢条内部微粒获得的能量有限,所以膨胀现象不明显。 思考中,凌夏突然联想到四年级时曾做过的短路实验。当时,她用一根细铜丝把串联的两支电池正负极接通时,整根铜丝顿时滚烫。既然短路的铜丝发热得如此厉害,何不把钢条热胀冷缩实验中的热源由酒精灯改成电源?凌夏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学校科技社团的指导老师曹克纯。“老师觉得我的方法可行,让我先动手制作一个模型出来看看效果。” 利用短路的原理,凌夏将悬吊着的钢丝通电,虽然加热效果好了许多,可是钢丝伸长的现象并不明显,用肉眼很难看出。如何将钢丝伸长的变化直观地展现出来?凌夏又开始了思考。 利用杠杆原理 师徒二人破解难题 “小姑娘平时就很爱思考,参加科技社团活动时发言也很积极。”曹克纯夸赞凌夏。当了解到凌夏的困惑时,曹克纯同徒弟一起开始了新一轮思考。的确,将热胀冷缩的变化展示出来,是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师徒二人想到了通过杠杆原理,将变化进行放大。理论上来说是行得通的,但能不能成功,还得靠实践来检验。 凌夏从家里找来了铝型材,又找来了玻璃、螺丝钉、28厘米长的钢丝琴弦,从学校废弃的仪器上取下一个指针,制成了一个演示器。通上电源以后,钢丝迅速受热伸长,悬挂的指针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在杠杆原理作用下,离转轴距离最远的一端发生了最明显的转动,钢丝伸长的变化被直观地表现了出来。通过一旁的刻度,还能较为准确地读出钢丝伸长的长度。“电热式金属线膨胀演示器”总算制作成功了。 如今,学校老师在做“热胀冷缩”实验时,便会用到凌夏制作的仪器,实验效果不明显的尴尬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主要是我对这方面一直挺感兴趣,所以愿意去想、去做,能够制作成功并且获奖,我很开心。”已经升入初中的凌夏,保持一颗爱创新的心,也在寻找着另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希望,能将英语和法语学好、用好,将来成为一名翻译家。 作者:李清凌编辑:刘佳责任编辑:郎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