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热线 >> 专题 >> 财经 >> 正文
新华社建成国内首个新媒体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作者: 文章来源:商业电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28 16:47:06
10月27日,在第十三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来自新华社技术实验室的代表介绍了该社向新媒体转型的阶段性成果,即与知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服务提供商Esri合作,基于该公司的ArcGIS平台搭建起全国首个新媒体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还成功入选“2015Esri最佳应用奖”。 新华社新媒体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成功入选“2015Esri最佳应用奖” 记者就该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电话采访了新华社技术实验室郭鸿飞副主任。郭主任首先指出,进入21世纪,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各种新媒体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展,已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持续和强烈的冲击,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话语权也受到严峻考验。在这个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新闻消费习惯改变、信息传播全面提速、新闻评论个体表达、信息碎片化故事化等主要问题。新华社对此的应对策略之一是,尝试从空间的维度来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去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方式。而GIS与媒体的结合,就是传统媒体形式创新的重要形式。 那GIS和媒体的业务具体可以进行哪些结合?郭鸿飞主任介绍道,通过GIS,媒体可以用交互的地图去传播新闻事件。比如,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新华社推出了“足球饕餮”的新闻地图,将所有赛场的实况和赛事安排都呈现在一张地图上,网友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赛场,并可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通过GIS,媒体还可以用丰富的信息,回顾历史,感受现在。比如,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Esri推出了“奥运放映室”的地图故事,将历届奥运会的资料从时间轴和地理位置两个维度进行分类整理,带网友重温奥运走过的路;通过GIS,媒体还可以快速响应新闻事件,快速送达新闻热评。比如,在新华社全媒报道指挥系统中,点开指挥调度一栏,新华社在全国甚至全球的所有记者分布信息一目了然。如有突发新闻,第一时间就可通过系统一键联系当地记者,记者也可以通过系统实时将图文、视频反馈发送回指挥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今年十月的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报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地图故事——奥运放映室 新华社全媒报道指挥系统 为进一步支撑新华社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从今年1月开始,新华社开始联合Esri以“新华社分布式云计算平台”和“新华社全球一体化多媒体采编和多媒体生产加工平台”为依托,通过引入移动互联、共享平台等新兴技术和理念,基于下一代技术体系理念和技术架构,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UGC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历史投资和各项软硬件资源,建立了一套满足新华社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和集成服务相关业务需求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平台可为采编系统、发布系统、党政客户端、新媒体多元化加工开发与集成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关键业务系统,可面向海内外用户提供24小时在线个性化配图、兴趣点检索、地图标注、行政区划自动匹配、海量数据渲染、跨平台部署、舆情可视化等关键服务,满足个性化、对象化、专业化、深度化和N次交互集成服务的要求,为全面实现全社战略转型铺平技术道路。 新华社基于新媒体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多个应用系统 当前,平台已形成了多个示范应用系统。如,江苏分社营销集成服务示范应用,为江苏分社提供基于GIS的运营统计和集中管控应用;党政客户端集成管控系统GIS模块示范应用(包括二维模块和三维模块),为党政客户端的应用情况在空间视角上进行直观展现;新华社移动指挥与采集应用原型系统,基于移动终端LBS位置与音视频流的同步采集、播控算法和科大讯飞免费TTS模块的文字转语音群发播报算法,研究地理信息、实时通讯、企业通讯录的融合方法,为应急报道指挥提供基础支撑。这些创新型的示范应用系统,为各分社提供了建设思路和引导。 郭鸿飞主任还透露,新华社的GIS主要将继续向三个方向发力。首先,通过业务数据空间化,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的新闻服务;加大新闻的实时响应、互动、反馈。其次,将GIS融入新闻采编发业务,对接统一认证系统,通过大平台实现组织内部的协同和数据共享,打造新闻地图素材资源库,创新新闻产品,为一线记者图提供简单易用的新闻叙事模板。新闻展现形式更加立体、全方位,比如通过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地表三维场景,基于三维快速还原新闻现场,为报道指挥提供决策支持,为实景三维新闻产品提供数据基础。
· [组图]新华社建成国内首个新媒体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