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12日,2015(中国)国际汽车技术论坛在长春举行,以下为现场实录。 瞿国春: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司长 瞿国春 非常高兴参加2015中国(长春)国际汽车技术论坛,我首先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对论坛的成功召开白色热烈的祝贺,同时很高兴有机会就“紧抓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实现汽车强国战略转型”这一主题与各位探讨。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题目: 第一,中国制造2025国际背景和战略意义。 应该说,去年以来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今年的5月19号由国务院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描述了我们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也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的第一个行动纲领,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建国既顺应了国内外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我国制造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从两个方面讲: 1.世界经济与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退出“再工业化”的战略,力图抢占国家竞争的制高点。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法国出台了“新工业法国”等国家的战略和计划。与此同时,新兴的国家也不敢落后,如去年9月,印度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希望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的战略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 可以说,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重挤压和竞争,我们必须前瞻布局,应对,另一方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也是我国制造业由内变强的两个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我们和工程院一起做这个题目,2015年我们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第一大国,这只是一个数字。我国在世界上应该现在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是最多的国家,我们500多种产品之中,有220种产品现在产量居世界第一。我们不展开说,但是在这里更要提出的大家一个反思,虽然大,而不强的特征非常的突出。在这个报告里,也分析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二是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四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界限;五是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确实,我看到这五条,虽然说的是制造业,但是我更感受到好像和我们汽车业是一对一,非常的贴合,非常的准确和类似。我想大家和我的感受一样,创新能力,环境、走出去等等都是我们存在的不足。应该说中国制造面临极大的挑战,正因为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这个形势下,国家制定中国制造2025,以我们重大战略举措的核心内容,我简单的以上次我刚来之前,也有幸新到一个廖部长做的一个培训班的解读。 是以“一二三四五五十”来进行解读的,我照搬只照搬领导的说法。 一就是一个目标,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二通过两化融合实现这个目标。 三是实施“三步走”的战略,三个十年,10年为一个台阶。梯次推进。到2035我们整体达到世界强国的中等水平,我们的愿景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制造业能够进入制造的强国。 四是四项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开放作 五是两个五,一个是五条方针,五大工程。五大个方针是坚持创新发展,人才为本的方针,五个工程是阻止实施国家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共,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等。四是十个重点领域,大家都很清楚了,我点一个题,具体的内容有文件体现。 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是今后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任务。 2.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 节能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发展领域是实现2025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汽车强国的战略的重要机遇。 大家知道,汽车是工业设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多个方面,规模效应大,产业关联,是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欧美日等制造强国无一不是汽车强国,同时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汽车工业面临人员、环境、安全的压力。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汽车产业必须突破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驾驶安全和交通拥堵等外部的制约,低碳化与智能化已被认为是解决的方向。目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的调整和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化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趋势。根据各大公司发布的计划,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大众化、推广普及。在重大的机遇面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汽车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能够为汽车强国战略提供重要的支撑。 我也非常然同付理事长说的,汽车作为这样一个重要的制造业组成部分,一定要领头制造2025。所以,节能汽车方面,我们实施了分阶段的乘用车燃料销售限值,和平均油耗和公司制度,研究乘用车的燃料和消耗量的管理办法,从汽车的管理的角度不断促进节能车型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在促进节能汽车消费方面,我们实施了1.6升以下乘用车购置补贴政策,近几年我国的乘用车的经济性取得明显的进展,国产汽车的燃油消耗量从2013年的7.23升每百公里降到2014年的7.12升,预计今年顺利达到三阶段的限制百公里6.9升的目标。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经历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阶段到推广,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体系,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研发、购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质量监管。特别是2013年马凯副总理推广以来,对新能源推广汽车的应用开展调研,并开展调研会,有针对性的提出《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和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市场提供明显的信号,为我们提供了信心,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截止到6月份,新能源汽车累积产量已接近20万辆,上半年达到7.85万辆,同比增长3倍。这是政策的支持,也是汽车产业和产业链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确实为这个结果高兴。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日益活跃,社会资本投入显著增加。上市整车销售的产品车型更加丰富,性价比不断提高,用户认可度逐步提升,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分时租赁、微公交等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私人购车比例明显提高,这些进展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特别提高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我国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和基础。我们的通讯和IT产业具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产业规模和应用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互联网创新日益活跃,在研究方面,我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学习,也在了解。像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企业的正方面,一汽、上汽、长安等在环境感知,目标识别、车辆控制等进行基础研究,原理样机测试和部分技术已经开始产业化。 我来之前到我们部的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学习,他们提供的最新的消息,中国走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就是我们常说的5G,大家可能知道,无线通讯的技术大家往一起统一,我们3G、4G我们有话语权,在5G,我们不说是领先,但是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提到:第一,我们的技术方向已经通过国际ITU组织,无线电管理委员标准的组织,我们的技术路线已经得到认同;第二,2020年,现在最终的时间结点要求所谓的5G技术进入商业化的推广阶段,再往前推,中国因为在3G、4G比较落后,如果想赶超就要努力。2017年底或者是2018年在小部分示范,在示范的过程中,也明确的表示,应该会把智能汽车作为5G应用的很重要的一个场景。 什么意思?他们讲了,第一方面我感到到很高兴,因为我们去的有汽车行业的专家,他们说可能今天李院士他们也知道。说定位精度达到5毫秒,达到亚米级,能够达到未来技术的要求。另外在无线通讯、车内通讯、车和环境的通讯都有一些技术的准备和储备,所以,他们这么做,像中国的通讯行业应该是在国际上,像华为、中信排得起名字的。他们这么定下来,有些技术也是有准备的,按照他们的要求,应该理解在这个时候准备好了。一方面我很高兴,为智能汽车的下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环境或者是技术的一个基础,只是一个方向。反过来有压力,汽车行业,我最近也在密集地学习和了解,前面有这么多的准备,但是,真正到了那一天,我们的汽车行业准备好吗,我们的技术能和5G的技术能无缝对接和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吗? 我和他们说,第一,我们行业在准备,我们已经有基础。智能汽车也不是说一蹴而就,肯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我们整个行业是有信心,跟随这个技术有条件的准备,实现技术的突破。我想,第一,我们要坚定信心;第二,我们要加倍努力。 第三,汽车产业落实中国制造落实推进。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坚持创新推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的原则。具体到汽车行业,应该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有些观点,为了开这个会之前,我初步准备了一些建议不一定成熟。 一、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完善汽车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主要汽车集团在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动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等领域仍未完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因此,突破关键零部件和共性技术和强国关键和重点。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以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间的研发和产业链建设的支持,并促进新一代增压直喷、混合动力、轻量化、低摩擦等技术在传统动力系统上的应用,形成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系统,大幅提升节能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工程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节能产品的应用。 二,创新组织模式,夯实产业基础。 强化基础能力,作为整体水平的关键。我们汽车行业一样,面临怎么样把基础的能力水平提升。我想到三个小方面:1.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产业的共性品牌,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支撑。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也在进行,也要进行重大的改革。要加大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用联合和模式的传信,产业联盟的发展,通过建立共同投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能够实现强强联合。2.推动建立国家汽车产业创新中心,就是以创新中心为载体,以数据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为支撑,依托和整合现有的行业资源,推动这些中性的建立,搭建行业研发、数据机研发设备的共享平台,统筹协调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的研究。并通过通用部件和创新产品的联合应用。3.推动工业产工程,依托面向下一代的汽车节能汉堡,安全舒适等技术,开展纵向一体化,横向关联华,和未来发展的共性技术的研究,关键技术材料和产业基础的工业基础的能力的实施。 我们想通过希望这样能带动总体能力和基础。 三,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发展路线图的研究。 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份,我部委托工程院组织开展了《中国制造2025》十个领域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工作,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研究制定了包括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三个方向的发展技术路线图。考虑到路线图的研究制定涉及未来产业技术方向,技术需求,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的重点、支持方式等一重大问题,受《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研究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无法对某一具体的星宇进行详尽的论述。我补充一下,前面做的工作都已经应该慢慢地定型了,我了解的最新信息,应该在今年年内把这个基础路线图就要出绿皮书,正式的发布。后续我们委托中国工程汽车学会继续组织行业的力量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技术路线图的持续研究工作,并在今后不断地进行评估、修订和完善。 四,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在现有传统汽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标准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尤其是围绕汽车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积极调动和吸收相关行业的创新型企业和专家参与标准研制,加强国际交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学习借鉴国外标准的同时,推动我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成为国际标准。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化改革的要求,大力支持培育汽车行业团体标准。对于行业亟需的方面形成团体标准,国家标准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标准体系。 五是发挥大企业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调整,产业集中度逐步你们,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应该说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脊梁,是支持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中坚力量。因此,在事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大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在技术研发、质量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为中国由大变强贡献力量。中国的汽车发生在今天,不仅仅是在国内竞争,未来是和世界上的汽车企业竞争。所以,这个过程我们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塑造我们国际品牌,要提前做部署和考虑。 六、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安排集中支持。 为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我们编写中国制造2025年的汽车产业的创新计划,希望在国家层面、行业方面,提出相关的任务,我理解在国家层面,我们可能更多的解决这些项目,共性技术和环境的营造,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化和改进,在产业层面说到前面的路线图和标准。最后是在执行和实施方面,我说这是一个大家共同的协调的完成的任务。国家层面在强基工程为依托,解决核心零部件的薄弱问题,在产品技术环节,我们依托国家科技计划新能源汽车的重点专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促进产品技术的提升;在产业制造环节,通过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开展支持汽车零部件智能化制造示范工程,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并推动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这是我个人的粗略的思考,后续会会同专家深入的研究,找出我们现在汽车行业或者是技术、管理、营销各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我们逐一的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推动和提升。 我再次声明,这是抛砖引玉,后面有详细的行动计划我们再和大家交流。 女士们、先生们紧抓战略机遇,推动汽车产业,实现汽车强国战略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机构、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本次论坛的平台,深入交流,融合创新,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为实现汽车强国梦作出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