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在近几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分组审议的界别小组会上,委员们纷纷围绕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 “整个报告中43次提到创新,这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科研人员,我认为创新的源头来自于基础科学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建议,应增加基础科研投入,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首先要成为基础科学研究强国。 政府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认为,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众多成果,但在基础研究领域却仍存在短板。“没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很难实现真正的高技术创新。” 对此,委员龚新高深表赞同,他说,要在众多学科领域实现重大原始创新,达到国际前沿水平,还需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才能够实现从“面向”国际学术前沿转到“开创、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表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重要,培养大师级的科学家和设计师也很重要。 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 “报告中提到要弘扬人文精神,强调‘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说到了我们科研人员的心坎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表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一样不可或缺,激发人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这些举措和认识抓住了当前提高创新能力最本质的一些要素,让人充满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认为,还应该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青年团队的建设,在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上发挥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说,“要激发包括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不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表示,目前各类科技人员中部分人群尤其是承担国家重大或敏感任务的科技人员待遇仍然较低,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于科研人员薪酬的问题,目前科研人员没有实行年薪制,在科研中的个人付出和贡献在薪酬中不能充分体现,相关回报与其贡献不匹配或不到位,2014世界杯网,现阶段主要通过大力度成果奖励来进行补充。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科研经费的管理可以逐步理顺,充分考虑到科研的人力成本,成果奖励也将随之进一步完善。 大力简除烦苛,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 “目前,我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科研产出也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我们的质量和创新能力还没有变成世界第一,这必须下大力气改进。”徐涛建议,相关政策不宜“一刀切”,应给予科研单位更多用人自主权,避免只用一个标准来评价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鸿钧认为,科学技术研发和高尖端技术的发展不能太过急躁,应支持和鼓励“坐得住冷板凳”和“十年磨一剑”的研究,避免每年因考核导致的科研领域乱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建议,要更加重视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多学科交叉,创造更多重大科研成果;改进科研项目、成果评审、项目答辩、评审专家遴选和公示等多个环节程序,努力促进公平公正;简化项目申请中的预算编制环节,目前过于繁琐和僵化,不仅容易流于形式,也极大地浪费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创新精神的激发。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