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 东方网记者孙樱齐10月30日报道:目前,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超越自贸区和养老等话题,成为了今年上海两会上最热门的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谈到,要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习总书记点题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除了“高大上”,与百姓民生有什么关系?科创中心的建设如何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如何让百姓对政府的科学决策点赞?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 上海建立科创中心需要针对百姓需求“有效供给” 随着今年5月《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发布,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有了“行动纲领”。朱志远说,从这些纲领表面来看,老百姓不是科创中心的参与者,但他们却是重要的组成一员。“科创中心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这个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未来的需求是什么?还是来源于老百姓。” “比如健康在科创中心里是很大的一个话题,健康产业是可以让老百姓受惠的科技产出。”朱志远说,上海是个老龄化城市,目前已有超过1000位的百岁老人,老年痴呆、神经性疾病等的治疗是迫切的需求。“如果能有选择,相较于昂贵的进口药物,老百姓自然会选择性价比高的国产货,这就需要科技对‘有效供给’的攻坚。”朱志远说,如果科创中心可以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临床转化产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对老百姓将是非常有益的。 “科技不是万能的,但百姓需要的生活便利里无处不在的都是需要科学解决的问题。”比如家里小区的垃圾箱有无很好的处理、交通是否有精准的测算系统和出行方案……“上海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代表着中国很多城市未来发展将遇到的问题。”朱志远举例说道,科技创新中心不仅仅是搞科技的人本身的事情,要跟企业家、社会、公众、城市管理者结合,最后要给政府和居民提供一个生活在城市的整体方案。 上海建立科创中心要推动科技“接地气” 习总书记提出科创中心的建设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目前上海各区县开展的热火朝天的大众创新创业正是和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还不足,我们能拿得出的科技成果还很少。要打通‘孤岛’,关键一点是要调整科技创新的价值导向。”朱志远说,现在已经不同于百年之前,科学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而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哪怕是最基础的技术研究,都包含有‘运用’导向。”正如这两年的诺贝尔奖,都颁给了那些充分反映科技对人类文明有促进作用的项目。 朱志远认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要瞄准科技制高点、追求创新“高大上”,更要重视民生关注点,推动科技“接地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成果,将会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根本利益和切身感受。” “比如,汽车尾气排出的热可以拿来发电,可以节约汽油,排出的废气可以拿来供给空调,夏天变冷冬天变热,坐在驾驶室很舒服;比如在家里的窗户上涂上一层光电转化材料,转化的能量就可以支持路由器的耗电量。”朱志远生动地给记者举了很多科创会带来的生活便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