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学校领导在20周年校庆晚会上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20周年文艺晚会京剧表演。受访者供图 回到当年的教室寻找同桌的TA、走进餐厅品尝记忆中的味道、欣赏在校师生精心准备的歌曲舞蹈、与校友们交流这些年的成长历程……6月22日,北京爱迪学校20周年校庆盛典举办,从世界各地赶来的爱迪学子齐聚一堂,共同为母校庆生。 作为北京市老牌国际学校之一,从1999年至今,爱迪学校已发展出拥有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一贯制教育。高中的多元学制包括A-LEVEL英国高中、美国高中、WACE澳洲高中、艺术高中、英语培训和大学预科六大课程体系,向世界百所知名大学输送了11000多名优秀毕业生。 但校长Lydia Liu并不满足于此,在她看来,这场以“梦想没有终点”为主题的20周年校庆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爱迪学校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培养具有使命感的世界公民。 回顾 从引进到自研 承担国际教育的社会责任 中国学生能否在本土接受国外认可的国际教育?早在近20年前,拥有丰富海外求学经历的爱迪学校校长Lydia Liu就开始思索这一问题。2004年5月,她从西澳大利亚课程委员会接过WACE/TEE(国际大学录取考试)授权书,从此,爱迪成为中国唯一具有该课程授权的教学和考试中心。 通过参加WACE考试,学生可以报读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5000所著名大学,而考试50%的成绩来自于平时的出勤、报告、作业和试验等方面的表现,避免了“一考定乾坤”的局面。Lydia希望引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让不适应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和考试体系的学生有机会迈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门。 但是,引进、借鉴国外的课程和教学只是第一步。Lydia校长强调:“还要在国际教育中形成自己的话语权,研发出本校的自主知识产权课程。不仅能够和国际对接,而且能够把中国教育的精粹、中国学生学习特色延续下来。” 现在,爱迪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体系和学术标准已得到全世界近200所大学的认可。与百余所大学联合,定向培养学生,爱迪学生可以直接升入莫纳什、约翰·霍普金斯、西门菲沙等知名大学。近年来,爱迪立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并获得国外知名院校的认可,从而为学生出国留学争取更多利益。 但近年来,“洋高考”和“教育烂尾”等现象引发关注。究竟国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国际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是什么?在办学过程中,Lydia一直在探索,她表示:“把孩子送进世界名校并不是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国际学校要敢于创新突破,承担起公立学校不能承担的责任,弥补现有教育体制的不足。” Lydia强调,爱迪希望培养的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世界公民。北京爱迪学校曾启动《国际学校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助学活动,师生们深入十几个社区,走访补习学校和公立学校,回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学校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 二十年前,爱迪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今日“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人才不谋而合,爱迪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受益者。在爱迪学校建校20周年庆典的校友沙龙上,关于“个人理想和中国梦如何结合来设计自己的发展”的话题又一次被谈起。 爱迪2008级毕业生胡从韩五年前在澳洲创立基金公司ZANK,他的公司为支持中国高新科技走出国门创立了专项慈善基金会,他希望在个人理想得以实现的同时,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在澳洲获得多项演唱大奖的毕业生邹静柔回国后,曾演唱《脱贫宣言》等多首主旋律歌曲并下乡演出,用自己的方式给广大观众带去精神食粮。 Lydia谈到,国际教育的方向就是希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出发,发现国内外的差距或差异,学成后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从而真正做到将个人理想接轨中国梦。 展望 借助科技手段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经过20年的沉淀,爱迪学校的教学体系愈发完善。但Lydia并不满足于此。在她眼中,爱迪刚刚踏上了一个新起点。“爱迪的宗旨是为学生们定制未来。未来是什么?二十年以后孩子们将会面对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他们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2017年,爱迪学校正式成立了教与学创新中心,帮助爱迪的老师和学生培养21世纪公民的能力,引入先进的技术课程和课外活动,同时进行自主创新实践和研发。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直观了解生物知识、用3D打印机制作立体的小猪模型、通过编程让机器车按照指定路线行驶……现在,机器人编程课、人工智能学习项目已经面向幼儿园到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开展。接下来,创新中心还将引进关于生物科技的先进教育内容。Lydia透露,将来爱迪还会有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更多课程。 与此同时,社会职业分工在不断细化,未来几十年可能会有更多新的职业涌现,这使得老师和家长为孩子提出的职业建议越来越有局限性。“孩子们创意和梦想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同时也需要合理的规划和保护,有相应的天资等因素才能让孩子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比如想要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就要具备高度的行为逻辑、思维逻辑和手脑协调能力。”爱迪学校国际中学校长刘丽说。 刘丽立志在2020年底,实现爱迪学校中学部对职业的选择和预测系统的使用,使学生努力的方向更准确,失败的风险最小化;使学校的教学更具有目的性;使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除此之外,刘丽还将推进中学部的互联网教学,一旦实现,孩子们将真正实现按照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目前,基于iPad的智能化教学平台Blackboard已投入使用,爱迪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在线小测评、即时打分,学生们课下还可以随时创建讨论组,参加专门为自己定制的课程。 Lydia表示,未来爱迪学校将把更加高科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教学当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更多新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 ■ 校长说 “学生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北京爱迪国际学校校长Lydia Liu 在爱迪学校的老师们眼中,校长Lydia女士是一位性情中人。在海外求学工作多年,她深刻地认识到中外教育体系的差异,更确信中国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她毅然选择回国从事国际教育,成为第一批回国创业的精英,这条路一走就是20年。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没有涉足其他行业,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出于做精品国际学校的理念。”Lydia口中的精品不单指学校的品牌和社会影响,更是指学生们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她常常说:“学生们才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每次见到学生,Lydia的眼中总会少一些严厉,多一些温柔。在校长和老师两个头衔之间,她更喜欢被称做“老师”,她还说,如果再有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她还会选择当老师。 在她看来,学生们毕业时所取得的成绩只是一时的,她的期许是学生走上国际社会后,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国际公民,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可能很优越,但他们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当你觉得‘渴了就是要喝可乐’的时候,可能有些人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到。国际学校的学生们享受着优越的教学资源,获得了更好的升学平台,也需要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回馈社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冯倓秋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