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究生毕业率要降低?教育部发文,两会又传来声音 65%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按期毕业?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建议构建合理的分流机制,同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教育部发文称,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 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 《通知》称: 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 培养单位要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举一反三,防范在前,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对当事人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学术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针对研究生分流的话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提高博士生在读期间的待遇。全国人大代表吕建图片来源: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据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吕建表示,目前我国可能有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 对此,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能否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让适合的人读下去,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然后尽量的按时毕业;不适合的,用分流技术。 具体而言,吕建这样表示: 我国博士按期毕业率比较低,2012年的时候40%的人无法按期毕业,目前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了65%,从年限上来看,三年博士最长八年毕不了业。 博士是国家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三点:我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怎么样?导师的投入是否足够?学生个人是否努力? 目前,我们的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能不能在中间过程也严格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在学问上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影响学生。 同时,我们的社会也要建立一个观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博士毕业的。 博士的培养不可能千篇一律。 另外,我们也希望建立博士服务体系,包括博士生在读期间待遇能不能提高一些?碰到的心理问题,发展中的困惑,由谁来支持他?论文是必须自己完成,没有任何的捷径好走,但在其他方面,我们希望国家可以多一些关心。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博士与导师之间出问题的新闻。 在南京大学,有一个叫433博士培养模式。明确:中间过程严格要求。每一次资格考试必须有15%的人不能通过,不要等到毕业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博士论文不是简单会背书考试,它是创造知识的过程。 网友热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