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教育部:2019年中国高教毛入学率将破五成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4-08

  【财新网】(记者 徐和谦)历经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张。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在学规模达到3700万人,而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仅有86.7万人。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11.7万人相比,高等教育规模成长达310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之中,至少就有1个是在中国的高校就读的。

  4月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了首份政府出品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下称报告)披露了上述信息。这不但是中国官方首次研制这类报告;据教育部介绍,这也是世界各国间首次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教育部也坦言,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依然不少。主要体现为“四不够、一不高”,具体包括:

  其一,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率不高,短板仍然突出;

  其二,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特别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是软肋;其三,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教学经费和实践资源不足,实现“由量到质”的跨越仍然艰难;其四,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对绩效评价执行不力,不少高校“等靠要”思想还相当严重,对教师的评价则流于“重科研、轻教学”;其五,是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高,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就业状况满意度“存在不平衡现象”,“级差”现象明显。

  根据“十三五”规划,今后5年内,官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四大主要任务包括: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2019年中国高教进入普及化阶段

  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这一数值在1978年仅有1.55%,在1949年仅有0.26%。教育部评估,到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届时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部认为,整体而言,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而从经费投入方面观察,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十余年间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从2003年到2013年,全国高校教育经费总收入增加3.6倍,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增加4.9倍,高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增加1.7倍。

  从2010年到2014年,全国高校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了42.15%,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增加了57%;过去十多年来,全国高校的专任教师数量增加了两倍多,超过半数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

  全国本科院校过半建于2000年后

  据报告介绍,截至2015年5月,全国设在非省会城市的新建本科院校共有208所,占全部新建本科院校的51.6%,使全国教育资源的分布更显平均。所谓“新建本科院校”,指的是教育部2000年以后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在2000 年至2015 年这16 年时间里,中国新建了678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其数量达到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55.6%。

  当前,全国有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其中有196个设有新建本科院校,布点率达57.8%。相比起1998年,当时全国的591所本科高校里,有1/10在北京,1/2以上集中在20个大城市,地级及以下城市很少有本科高校。

  教育部认为,过去十余年来实施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中央与省市、地三级办学”的方针,已经逐步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区域布局,成效明显。

  而这种区域布局,对于满足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促进基层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人民接受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分析, 新建的本科院校大多数位于地级城市,甚至是县级市,“他们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基础相对薄弱,一些学校有办专科的经验,却没有办本科的体会。在“专升本”之初,有的学校存在“简单模仿传统大学办学模式”的倾向。

  今后,这批大量建于地级市的新建本科院校,“如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摆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