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认为:“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它在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是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在“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这一终极目的上,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完全的一致性。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在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人类早就发现儿童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产生于公元前1 世纪的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卷首的序言就这样讲到:古代有一个国王,有三个蠢笨的儿子,国王要他的丞相调教他的这三个儿子,但都无能为力。后来一个年长的婆罗门愿意承担这项教育任务,并保证在半年之内教会三个王子管理国家的才能。他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方法,以最为吸引儿童的动物故事为素材,结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此编写了这部流传千古的故事书,说明儿童对文学的需要和兴趣,也说明了文学对儿童的重要作用。 “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个时期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粮。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注重儿童文学。”(严既澄《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严既澄肯定了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学校教育都来重视儿童文学。也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学中有历史、有道德、有知识、有人性,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穿的,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情感一定是纯真美好的。” 由此可见,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真、善、美的思想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儿童文学中的文学形象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鉴赏能力儿童文学作家将生活中较粗糙、分散、处于自然形态的美的事物,形象地概括提炼为更强烈、更丰满和更理想的艺术美,通过作品集中表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儿童文学既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生活的审美反映。以美的光辉光照人类,以美的形态感化人心。例如,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话《向日葵大街的房子》:老房子与主人伯姆泼利先生一家世代相居,因此感情深厚,几次从危难中解救和保护了主人一家,对主人始终忠心耿耿。然而伯姆泼利先生却嫌老房子旧了,要卖掉它,买幢新房子。老房子不愿离开主人,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主人出售它。它的种种鬼把戏吓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买主,然而引起了一对喜爱新奇的新婚夫妇的极大兴趣,非要买下老房子不可。老房子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出走。最后,伯姆泼利先生千辛万苦才找回了老房子,并把老房子装饰一新,决心永远与忠诚的老房子为伴。如果儿童经常阅读这类作品,他们就会在对老房子这个别出心裁的形象进行再现、体验与感悟的基础上,判断出作品的蕴含:作者借助童话这一文体,突出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儿童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拓宽儿童的知识面 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更能引起儿童浓厚的认知兴趣。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个体就会产生‘惊讶’、‘疑问’、‘迷惑’和‘矛盾’心理,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儿童由于受知识所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这恰恰就成了儿童认知的动力。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它既能把儿童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儿童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就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又融进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使瑞典的儿童可以从这个美妙的窗口了解自己的祖国,增长知识,而且世界各国的儿童也可以从中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4.阅读儿童文学有助于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 (1)儿童文学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情感世界 曹文轩先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儿童,“情感弱化已是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他认为这与儿童的阅读有关联。他还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是任何一种方式、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奏效的。最能治这个世纪病的,大概就是文学。文学几乎是唯一的良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善于以细腻的笔调来展示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 瑞典著名女作家林格伦的童话《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写的是住在屋顶上的小飞人卡尔松与斯万特松家的小儿子小家伙相交往的有趣故事。小家伙是个自我感觉很孤独的普通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都很忙,家人既没时间陪他玩,也没人注意到他的感受。于是小飞人卡尔松出现了。小飞人填补了小家伙心里的孤独感,给小家伙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作品中对于两个小伙伴纯真友谊的描写,对于小家伙渴求亲情、友情的描写,给予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孩子们一种情感的补偿,使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愫。 我国作家车培晶的《瘦狼与胖狼》,作品用对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计较的胖狼两个童话形象。纯朴诚实的瘦狼被胖狼摘去了五脏六腑,骗去了狼皮,但是人们同情、信任它,纷纷将棉衣、棉毯披到它身上。一位好心肠的老奶奶还收养了它,为它织了一件像绵羊的皮毛一样的毛衣,老奶奶的儿子甚至为它安装了一套电脑内脏。而胖狼则由于太计较个人得失,不仅吃不到东西,还被腌成辣椒狼,吃尽苦头。童话中既有善意的嘲讽,又有温暖的爱意;既透露出轻松、自然的幽默风格,又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动物和平相处的良善意愿。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们在心中产生了一种情感,一种善恶美丑分明的情愫。 这些作品蕴含着的美好情感给孩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使他们能缓释现实世界里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柔软孩子日渐坚硬的心灵,寻找到一种情感的参照和寄托。 (2)儿童文学在健全儿童品格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长篇童话《长袜子皮皮》塑造了一个聪明淘气、力大无穷,时常会搞些恶作剧的9岁小孤女——皮皮的童话形象。她的独立自信,她的个性十足,她的敢于冒险,处处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被压抑着的、最狂野的儿童幻想的化身。这个童话形象使得现实中的孩子们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宣泄。感受着皮皮的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和冒险,生活中的儿童也会被激动着、鼓舞着。类似的作品还有:斯蒂文森的《金银岛》、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浸染在这样优秀的作品中,现实中的儿童的自信心、自我意识、勇于进取等个性品质就会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从而使儿童的这些个性特征得到启发、培养和加强。 (3)儿童文学在培养儿童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畏困难,不屈不挠是使儿童能够保持持之以恒的注意力、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的重要保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鼓励和发展儿童的这些可贵品质。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古堡》中,就塑造了两个逆流而上,经受住了生活摔打的“小小男子汉”形象。作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开拓、进取,勇于搏击生活等阳刚气质的热情描写,对他们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的礼赞,无疑对于克服儿童性格中的柔弱、驯良等缺憾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育者要正确引导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很重要,但在儿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从以往的阅读经验看,很多大人首先选择类似《简爱》、《羊脂球》这样的经典名著、鸿篇巨制让儿童来阅读,由于这些名著同儿童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距离,最后却挫伤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把儿童推离了书本。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指导儿童进行阅读呢? 1.家长指导 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 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关注图书的开本和印刷品质。对于媒体推荐的书目,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谨慎购买名著“改写本”。有些书籍并不如媒体推荐的那样好,很多名著“改写本”都是由几个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几天的时间改编而来,质量可想而知。选择文字和插图相结合的书,所谓字数很多的“实惠”书就是抽去了图画,全是叙述性的文字。容易让孩子产生疲倦感,难有继续阅读的兴趣。之所以选择插图和文字相结合的书籍,就是希望图文并茂的内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能有耐性花上一些时间阅读,并从中发掘文学作品的乐趣,当他们开始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之后,就会渐渐知道该花多少时间来阅读,才能够品味到更深层次的文学乐趣。还有一种电脑喷绘的书籍,没有线条的美感,机械的、冷冰冰的机器调色,让人找不到任何的美感。 2.教师指导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影响深远。一本书,一个故事都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们除了提倡多读,更要重视教会学生会读。教会学生会读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需要积累可以和学生分享儿童文学的丰富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 首先,教师要随时留意权威机构与媒体对当下儿童文学热点图书的介绍和指引;经常走访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书店,广泛阅读各个时期本土和域外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尽可能地充实个人的儿童文学资料库。教师特别需要认识和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体裁及其艺术特征,将对这些特征的理解运用于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 其次,利用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为学生推荐书目。教师给学生推荐儿童读物时,不但要懂得文学的一般规律,还要懂得儿童文学的特殊规律。除了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还要了解儿童的生活经验,要熟悉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书目,可以让学生各取所需,吸收多方面的知识。推荐时还要注意书目的广泛性。鲁迅先生说过:博采百家、取其所长,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酿出蜜来。因此,应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既注意引导学生要阅读文艺方面的作品,又要阅读政治理论、人物传记、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是自然科学和科普读物。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初次感知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了解概况,再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深入地阅读思考。例如,指导学生阅读《第八次》,在浏览完课文后让学生带着“第八次是指什么事情?”“第八次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能坚持到第八次?”“这个故事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等等的问题再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有重点,便于解决疑问。如果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带着问题读书,还会在阅读过程中提出新疑问,读书的兴趣就会更浓,更有获取新知识的效果。 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儿童练习讲故事。比如,可以先从复述入手,指导儿童先学会合理的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故事,或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编(讲或写)故事。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儿童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3)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保证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时候,不能只强调阅读结果,不能把获得各种信息当作阅读的主要任务。要引导学生注重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多开展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鼓励学生发掘读书的资源,例如图书馆、书店、阅览室等等。寻找、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并且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回学校互相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本书的功能,使之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精神食粮。 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并在实施中做好详细记录。有计划地安排阅读内容和阅读进度,不仅可以逐步加深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也是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的。在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要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和班级阅读能力的差异,制定出针对班级和个人的长期和短期计划。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共同制定。 定期检查学生资料的积累。学生语言材料、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读书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受到感情的陶冶,情感的熏陶。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粘贴资料,摘抄优美句子和段落,记录新闻和读书感悟。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扩写,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循环练习中巩固知识。 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读书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开展“诗歌朗诵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将读书过程中的摘抄、体会、向大家展示,促进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自觉读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对故事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意阅读效果的反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用成功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心中认同阅读与快乐是紧密相连的;多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应经常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并为学生搭建自我表现的舞台,创设让学生通往成功的道路,以达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目的;在激发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兴趣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在情感的感召中提高阅读的兴趣。 3.社会力量 在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儿童的文学阅读不但为父母所重视,而且还受到整个教育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在那些国家,每一所中、小学校都设有少儿图书馆,而且少儿图书馆的馆员都接受过儿童文学教育和儿童阅读的培训。儿童文学阅读的研究也是英语国家一门显学,每年都有专家出版有关的论文和专著,如加拿大的大学英语教授培利·诺德曼就出版了《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英语世界还有一个《儿童文学阅读》的专业杂志。专门探讨少儿文学阅读和文学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参考国外的儿童文学研究,借鉴他们成功的教育事例,更好的在我国推行儿童文学的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儿出版物品种已经突破1万种,总印数5.2亿册。随着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到丰富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在2005年到2006年间,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为广大少儿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文学大餐,使儿童的精神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 中国文化部还提出:馆网联动,营造阅读的“精神家园”的建设目标。并在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改善少儿阅读状况,兴建一批少儿图书馆,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广泛推广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为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打造一个平台。 三、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成人创造的,那成人在已有的文学之外,又去创造给儿童的文学,正是因为承认了儿童,看到了他们的不同和需要,而他们的重要需要之一就是无可非议地应接受劝导和教育按照规律和人性成长,并不是人人可以卓越,但是争取健康和优秀不是奢望。 要想有效地把儿童塑造成为优秀的新一代,只有一种个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成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儿童文学正是为孩子们心灵成长提供的养料。如果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广泛推广和阅读,儿童文学引导儿童亲近文学,提升儿童的精神就一定不是梦想。(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