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论文投稿 儿童绘画在美术教学中处于起始阶段,也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关键。儿童绘画的自然表达是指儿童绘画时内在的动力、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并用他们自己的艺术语言传达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用成人的眼光来观察和评价儿童画的好与差,用成人对世界理解来约束儿童绘画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心灵受到束缚,这就有可能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儿童绘画的原动力。 一、儿童绘画的原动力 儿童绘画不只是一门艺术语言,也是一种游戏,具有多种功能。香港耆英在“发展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与学前儿童绘画教育”中说:“孩子的智慧发展阶段与绘画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相应的显著性,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想法的一种方式,因此,对孩子来讲,绘画不是任务,而是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自由的、轻松的、快乐的,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画画,不愿意被束缚。他们可以随意地拿一些东西当画笔,凡是能被涂鸦的地方都是他们的画板,他们可以创作出各种新奇的作品。”皮亚杰认为:“孩子们专注于自己的观点,他们对想象力称为自我中心主义。”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这类对应关系证实了儿童绘画能够作为儿童发展的一种标志。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的、无邪的,但又是神秘的。他们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传达文字所不能表达的意境。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喜、怒、哀、乐等)用绘画的方式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在幼儿时期,他们对文字语言还没有完全掌握时,那么绘画就成为他们的另一种传达内心世界的方式。他们绘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 二、儿童绘画的心理 绘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也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儿童绘画是孩子的纯真本能对世界的理解,其基本价值是促进儿童对生命和世界认识和感悟。儿童绘画心理和儿童绘画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不同阶段的儿童画有着不同的绘画特征,其发展和变化都受其个性来支配。 (一)儿童画中的无意识心理状态 在孩子们的绘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有一个美好的能力,他们的画有一种独特的个性,在他们的画面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天马行空的场景。因为他们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描绘出来的,他们的这种能力就是与生俱来的。孩子用他们的眼睛来观看世界万物,用丰富的联想来代替固定的思想,把梦境和现实交汇在一起,只是去施展自己最初的心理情感,而不被表达技巧所束缚。这份纯真,这份自然,赋予了儿童绘画创作的冲动性,这是一种无意识状态。 无意识的心理状态是儿童绘画所隐藏的奥秘。无意识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直觉,它具有很强的神秘性,以致于我们对其不甚了解。也因为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忽视,导致在美术教育技能型工匠式的培训下不能触及孩子的心灵、不能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 具有奇异性的绘画作品也是儿童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专家说:“无意识代表真正的灵魂!”无意识的儿童画与孩子的灵魂是相关的,也是是最真实的。从表达中形成无意识的审美创造风格充满儿童独特的创意。正如康定斯基说的:“儿童们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希腊式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儿童绘画教育应该在轻松的氛围里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责怪儿童反常的画,应该让所有的孩子可以在绘画创作中遵循无意识的状态。 (二)儿童画中的自主沉浸性表现心理 儿童自我表现心理绘画是儿童知识的绘画。首先,儿童绘画中的个性表现传达了他们的思想、情绪和意愿。儿童画可以说是艺术,但儿童却从来不是为了艺术而绘画,他们在绘画中使用简单的基本符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在一幅自主性绘画中其实浓缩了他们的情感表达;其次,自主性是创新的灵魂。自主性能够对已知知识的解构、重组来启发儿童的心智,促使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绘画。增加儿童对学习绘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并使作品具有新颖性。儿童绘画本来具有自发生成的规律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儿童绘画,让其绘画能适时超越自我,不断创新。 三、儿童绘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模仿 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各类培训班频频出现,其中不乏有各种儿童美术培训班,所到之处无不是各种范画挂在黑板上,老师讲解作画步骤之后让孩子们开始“依葫芦画瓢”地临摹,求形的绘画标准影响了儿童绘画教学,也违背了儿童绘画教学的初衷。也有美术教师教育理论的缺乏原因,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跟风”的现象。这样教出的孩子,他们的画面无非都是千人一面。这种教学方式脱离了儿童自然表达,忽视了儿童对绘画的原始认识及兴趣,不利于儿童自身潜在的发挥和培养,违背了儿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抹杀了他们的自由想象空间,因而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 (二)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儿童画 儿童绘画与成人的绘画有所差别,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种差异。因此很多成人通常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儿童。我们常会听到一些人这样评价儿童画:“你画的树怎么是蓝色的?”“鱼有这样的吗?”这些评价标准其实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忽视了儿童画自身的特点和孩子内在本性的表达,打击孩子的积极性、限制了孩子的原创性。而且对儿童艺术教育有所阻碍,不利于儿童绘画教育的发展。 四、保持儿童绘画的自然表达 儿童阶段是培育绘画兴趣的特殊而又重要的阶段,在此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天真、单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比成年人简单得多。他们看到的事物都是最简单直观的。在他们拿起画笔的时候并没想太多,他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是丑是美,没有思想上太多挣扎。虽然有时最后呈现的画面可能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但至少这是最真实的表达。 儿童画也存在好坏之分,不是所有的儿童画都具有审美价值。由于儿童生活的环境及所接触的事物不同,他们的画往往也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画,这种画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儿童画。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去感受并创造性地用自己形象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情意,这样的儿童画才属于儿童原创的。自发性的儿童画有时也会呈现与大师的绘画作品有着相似的点,但儿童画并不能与大师的作品等同,因为他们的作品尽管是表达他们的纯真心态,但还只停留在自发阶段。因此,绘画也应及时引导儿童使用专业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经过探索与发现来总结经验,在艺术表现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 结语 总之,儿童画是孩子们感知世界的另一个窗口,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不能一味地把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应该让孩子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正确地加以引导,让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始终保持儿童绘画的自然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拓展儿童的创造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