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出自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养生所尊崇的理念,短短几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和、节。 顺,即顺应。日常生活中,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生长发育的规律,“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顺应自然规律,包括季节变换、昼夜更替等,养生要与阴阳四时变化相适,随着季节变换,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身的养生步调。春生,即春天人应顺应万物复苏的自然规律,多给予奉献、夸奖赞赏,以养护初生的阳气,也可以思考一年的计划;夏长,即夏季万物繁茂,人也应该为一年的奋斗打下基础。生活中要夜卧早起,适当流汗,让积存在体内的废物代谢出去;秋收,即万物成熟,草木开始凋零。此时应当早睡早起,让情志保持安定平和,以便减缓秋天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冬藏,即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也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们应当注意保护阳气,养精蓄锐,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不仅如此,一月之中、一天之中也都有其相应的规律。比如,一天24小时中,阳气随时间变化而消长,日出时阳气生,午间阳气最盛。正因如此,中医大多提倡睡子午觉,即在子时、午时,阴气阳气生发时,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其变化相顺应,一天中的阴阳二气也会运行顺畅。 和,即调和、调适。将复杂矛盾的事经过调和、调适,使之达到和谐状态。“和”有时也是指一种状态,即精神情志的平和。《黄帝内经》强调“和喜怒”“安居处”,就是告诫人们要时常保持心态的平和,使自己适应所处的生活环境。因为养生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养调情绪、避免生气,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在学习养生知识的过程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节,即节制、简省。《黄帝内经》强调“节阴阳而调刚柔”,指的便是要节制各种欲望。古代医家认为人减寿的重要原因是“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为满足各种欲望,而消耗自身的精气,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历代中医都把节制欲望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要节制欲望以期养生,只能依靠个人主观上的自我节制。这一点在《老子》中也有明确说明:“人生大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至千岁,如膏之用小炷与大耳。”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定量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省着一点用,就可以延长寿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