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人民网 人民网(603000)上海12月13日电 (记者姜泓冰) 2015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峰会12日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召开。会上发布的2015大健康行业指南“奇璞蓝皮书”认为,虽然2015年国内公立医院改革仍然面临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形成的瓶颈,但在医生多点执业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医生服务模式领域的创新创业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互联网+模式将迅速扩大医生的潜在客户群体,推动医生服务市场化。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CHIP)由我国医疗健康行业领导者在2014年发起成立,设有健康产业的奇璞奖。2015奇璞峰会得到了阿斯利康、分享投资、赛诺菲和辉瑞等支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在峰会上发布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世界二十国(地区)医疗体制改革概览》和《2015 中国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奇璞蓝皮书》。 蓝皮书对于医院、医生、医疗保险、药品器械四个领域在2015年的政策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今后的政策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推出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医药电商、医生集团四个健康产业领域的研究报告,并收录了各领域共18个创新案例。 蓝皮书认为,2015年,政府在医院改革方面动作频频。到2015年8月,全国1463个县(市)已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占74.9%,共有3297家县级公立医院、764家城市公立医院启动改革。2016年及以后,公立医院改革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此外,公立医院在探索与新技术整合方面也有一定突破,包括远程医疗建设、与互联网公司结合或医院直接发布APP等。 蓝皮书指出,由于我国医疗行业体制行政化色彩严重,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已成为阻碍医改进一步深化的瓶颈。政府行政部门直接控制了两万多家医院中的55%(13440家医院)和86%的医院床位(大约360万张床位)、90%的门诊量、88%的住院量。医院、医生、药品、检查属于同一个所有者,政府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准入、规划、编制、评级、科研、医保、定价等工具,实现对医疗资源的行政化。 但蓝皮书也认为,2015年,政府针对乡村医生、公立医院医生、独立执业医生等各类医生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正在助推医生“破茧成蝶”。未来,随着多点执业的开展,多种模式的医生集团出现,市场化的医疗服务体生活费将加速建立。医生服务平台、远程医疗等各类“互联网+”模式也极大程度地扩大了医生潜在的客户群体,基于互联网的评价医生服务质量体系有望建立。如何通过医保信息化构建全社会统一的医生评价体系等,是未来医生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问题。 峰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原院长朱晓明教授表示,中国健康产业、智慧医疗产业发生蜕变的“奇点”逐步临近。智慧医疗和精准医疗将会极大的解放医生。他还透露,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明年将开设智慧医疗的创业课程。 前华润医疗集团CEO、现中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海鹏在解读蓝皮书时表示,2015年国内医疗服务改革投资“没什么起色,甚至在局部出现倒退”。他直言,医疗资源的行政化垄断是造成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内一系列研究问题的根源,也是阻碍医改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以及这些医院的诸多行政机构,是改革的拦路虎。这种弱行政纽带相当于父子关系,但老子管不住儿子。这个瓶颈不破,改革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种瓶颈可能变种。他认为民营医院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规模变得很大,而且积极洗牌”。 卓健科技联合创始人尉建峰认为,移动医疗的实质是反医院、反医生的,要重构目前的医疗体系。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设备能够自行决策、辅助学习,这将会代替一部分初等医生;随着平台进一步发展,犹如美国医疗,实现了医生的自由执业,在互联网无边界的竞争,10%的医生会占有80%、90%的资源。 对于投资人来说,2015年投资的最大热点却是医疗器械,山蓝资本创始人刘道志分析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和国际最高水平美国的差距非常大。这个差距短时间不可弥补。全球的医疗器械产业,体量大概有四五千亿美元,中国只有几十亿美元。此外,他认为医疗机器人(300024)也出现了投资机会。在中国,普外科手术每年有几百万例的手术量,在微创外科、胆囊切除、妇科切除等领域机器人有很高使用率。“在海外,这些手术60%、70%是用机器人来完成。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美国是一千多的装机量,在中国只有20多台。” 他表示,中国的三甲医院都想买,但需要管理部门审批。 点击浏览全文 责任编辑:wj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