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66座城市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其中中国江苏的南京和扬州分别入选“文学之都”和“美食之都”。 图为游人泛舟欣赏瘦西湖美景。 孟德龙 摄 “双重惊喜”缘何纷纷花落江苏,一时间引起网络热议。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阿祥教授看来,这与江南别具一格的千年文脉紧密相关。 “江南代表了一种生活特质,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很好体现。”胡阿祥认为,千年来,江苏孕育出“安心且养生”的生活方式,在江南尤为突出地表现在文学与美食上。 就文学而言,南京“文学之都”申办工作小组顾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陆远认为,作为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绵延近两千年的文学脉络,让南京自古就拥有了海量的作品和文学大家“粉丝”。 自古至今,江南的文人文事数之不尽。六朝古都余韵不散,近代也留下无数文人逸事。《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中华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近现代以来,鲁迅、朱自清、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资料图为南京秦淮河夫子庙段风光。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抬头是南唐李煜吟诵过的春花秋月,低头是《儒林外史》里夫子庙科举场的白墙黑瓦,身边是朱自清游过的秦淮河,登上城楼可以看到李白笔下的凤凰台,穿过小巷就是刘禹锡叹过的乌衣巷……这种文学和当下生活的交互体验,是很难得的,可以给普通人一种文学的现实感。”陆远认为,这也应该是打动评选组委会的重要一点,这座朱自清笔下的“古董铺子”,从古到今,都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近观江南文脉,如果说文学勾勒出历史更迭的岁月脉络,那么江南美食则填满着历经千年的人间烟火气。 穿越2500年风雨的扬州城,以美食为媒,文化传承、共融共生的故事绵延至今。胡阿祥认为,扬州美食的兴盛与扬州城的繁盛不可分割。作为长江和大运河的联通枢纽,扬州一度成为中国食盐集散中心,富甲一方的盐商们无论是从厨师、食材、还是口味都极尽挑剔、相互攀比,造就了淮扬菜甜咸适中、南北皆宜的风味,也让扬州的美食独具包容性和精致性。 统计数据显示,扬州培育餐饮及食品加工制造企业2万多家,2018年产业收入达65亿美元,直接带动就业24.5万人,拥有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52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批具有百年历史的餐饮类中华老字号和61名中国烹饪大师。 近年来,“舌尖”上的扬州带着“淮扬味道”加速走向世界。2013年,扬州开始酝酿申报“美食之都”。经过几年的努力,申报成功落地的消息,让国家特二级厨师、淮扬菜大师刘玉年激动不已。 刘玉年曾先后在中国驻日本、法国、韩国等多个大使馆为大使、宾客们掌勺。在他看来,“美食之都”的殊荣可以让江南美食加速走向世界,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国美食文化,传承中国味道,展示饮食之美。 据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评选项目于2004年推出,评选领域有七大主题,包括文学、电影、音乐、民间手工艺、设计、媒体艺术和美食等。目前,该项目已拥有246个成员,这些城市承诺将创意和文化产业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