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的举措,增加百姓收入,净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亮点。培育消费增长点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有关部委和地方落实情况如何?各地各部门在推动消费升级方面取得了哪些实效?还存在哪些难点?国务院督查组最近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有关部委正在对“互联网+”消费热点,提供政策引导,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热点常热,消费常新。 比如,文化部调整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政策,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多元化经营,拉动互联网文化消费。同时开展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财政部已在预算中安排2000万元资金。在鼓励民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加大力度推动“互联网+”与养老、医疗传统服务业融合。科技部推动技术创新支撑新型消费。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提出,将大力发展数字远程医疗。科技部还和文化部分两批建立了34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保监会开展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试点,确定了其“服务互联网、专注互联网”的定位,并先后批准增加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以及车险和保险信息服务的业务范围。 这么多的好政策,那么究竟什么类型的消费,究竟什么类型的消费才算是和“互联网+”有关系的呢?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以及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朱巍就相关话题进行了讨论与解读。 朱巍: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有点像“+互联网”,“+互联网”和“互联网+”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产业+互联网,也就是说互联网变成传统产业的一个延伸,主体部分还是传统产业。但是到了4.0时代之后,主体变成互联网,变成互联网+,实际互联网就变成了一个平台,更多是轻资产整合的一个平台,甚至可能取代传统行业,把传统行业变成其下游的渠道,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胡钢:互联网本身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意志上的创新,利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新型技术,将原有的产业、消费,经济包括我们的思路都做一个重新的整合,特别是原有可能是一种大规模生产,未来在这种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我们可能能够实现定制化的生产,定制化的消费等。而且互联网消费或者电信消费,本身在我们国家过去几年也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以社区O2O例,它的快速发展让过去的“到店”消费向“到家”消费转变。近日,大众点评宣布推出到家服务,首批接入了美甲、美睫、推拿、洗衣、家政等品类。58同城发布旗下全新品牌“58到家”,在全国数十个城市提供包括保洁、美甲、搬家等多项上门生活服务。这一切都将促进服务消费的发展,激发消费潜力。 两位专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APP平台或者一些互联网+的形式,是否体验过这种经历? 朱巍:更多的是互联网专车,这是一个典型。要说让别人到我家里去美甲或者到我家里收拾东西,这个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我觉得现在对个人资质的审核,现在刚刚发展还没有到位。 胡钢:前两天正好在路边看到有一位很帅的小伙子在擦车,我还很奇怪,后来发现旁边有一个小的三轮车,然后写的某某上门洗车的服务。后来我打听洗一次多少钱,他说第一次免费,以后每次9块9,说交几十块钱,还是一两百块钱,可以几年内免费洗车,我觉得这个价格很优惠。当然我没有实际体验过这种上门洗车的实际效果会怎么样,但是当时看他洗车的那种认真态度我还是比较感动的。但是它是否能够完全替代我们的习惯的那种大的专门洗车的装置,我不敢肯定,但它体现出现在互联网条件下这种新型的上门服务,特别是社区的服务,对我们原有消费模式的一种巨大冲击。据那个洗车的小伙子说,他们的公司领导也可能在传统的洗车行业也给他们设计了一个期权的制度,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如果这种用互联网一些做法、一些思维、一些方式对我们传统的一些制造领域也好,服务领域也好做一些这种重塑或者再造,可能对我们整个经济的发展模式,消费等都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巨大变化。 互联网+,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它给百姓消费、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好处? 朱巍: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互联网+另外一个概念就是大数据。我们所有在互联网上的预约消费的行为,包括O2O行为实际在平台都有记录,这个是有好处,但是也很恐怖。有的时候它可以预测我要干什么,它可以搜集我多方面的信息之后,综合到我个人,比如,您这个礼拜二是不是要洗车啊,听说你每个礼拜二都洗,而且车现在停在什么地方都知道。这个时候心里就很毛,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说你放心我们不会对外泄漏的。这个一方面对我们很方便,另一方面我们也很害怕信息会不会泄漏。 胡钢:安全的事,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第一,7月1号国家安全法正式施行了,它里面有多个条款涉及到了网络安全,而且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是专门首次审议了网络安全法,把网络安全法的第一次审议稿也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这里面实际比如刚才提到的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在现在在公布的网络安全法的征求意见稿里专门有一章进行了规范,当然我个人还希望这样的制度设计做的更细致一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对于互联网我们有16条方针,现在推出的互联网+包括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互联网+行动,包括7月4号公布的国务院各部委的互联网行动的详细实施方案,实际都全面阐述了互联网+或者利用互联网技术怎么来改善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提升我们经济的实力等,实际是在一个繁荣的事。当然我们的互联网,比如网络安全法,它做的是一个兜底的事,不准干什么,禁止干什么,有促进又有保底的,这个产业才能更加的繁荣。 相对比而言,我们看到实体经济有一些地方还是有一些怨声载道的感觉,就是觉得受冲击太大,类似服装产业,可能天猫、淘宝等一系列互联网的企业越来越多以后,可能进到店里面购物的人越来越少。目前有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消费市场过剩与电商冲击是重要原因。怎么看这个问题? 朱巍:我觉得就是传统和现代技术发展的一个冲突关系,有了线上购物之后,线下购物受到冲击是肯定的,但会不会没有?就拿中国来说,其实在很多地方发展不平衡,就连+互联网都没有达到,让他们在互联网上购物还是很难的,所以长期内我觉得还是并存的。 未来“互联网+”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一种可能? 朱巍:在未来,我有几个判断,第一未来不会有大规模的生产了。第二,可能实体店一定会有,但不是卖东西的了,实体店是通过3D打印技术,现场可以打印,十分钟打印一双鞋,你想要什么皮的现在选,想要什么款式有好多种现场看。未来人不再会发生猝死什么的,未来因为互联网医疗,云服务天天监控你的人体血压,如果你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还没等你叫医生,医生已经来了在等着你了。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