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两座山论”有了顶层设计 屋外绿水青山,屋内金山银山,我们在这“两座山”之间自由穿行、快乐攀登,建设新家园,塑造新文明;这也许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向往的幸福生活。从2005年8月到2015年9月,十年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检验,当年的“两座山论”引领推出今天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座山论”的核心思想上升为国家层面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也是民生,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沿着“两座山”踏上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图为:2015年6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视察现代高效农业智能温控大棚。
一、生态文明与“两座山论” (一)生态文明 “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看,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文明具有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多样性,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文明进步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主动保护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生态文明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 (二)“两座山论” 2005年8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栏目中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著名的“两座山论”,他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习近平接着写道:“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2006年习近平对“两座山”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缜密论述,他指出:“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揺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三个阶段实现了两次关于“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思想超越,但是,这超越都建立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基本内涵之上。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的再次阐述“两座山”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演讲后,他回答学生提问时坚定地说,“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图为:2015年5月11日习近平在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叮嘱干部职工要强化生态建设, 保护好贵州的青山绿水。
(三)“两座山论”正确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环境,强调人类在建设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这些也正是“两座山论”的基本内涵,可以说,“两座山论”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解读版本。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公正,就是要尊重自然权益实现生态公正,保障人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高效,就是要寻求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平衡和生产力的生态效率、经济生产系统具有低投入、无污染、高产出的经济效率和人类社会体系制度规范完善运行平稳的社会效率;和谐,就是要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平和谐,以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文发展,就是要追求具有品质、品味、健康、尊严的崇高人格。公正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效率是生态文明的手段,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人文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终极目的。 从制度属性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生态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更大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使它不可能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平问题。因此,生态文明的未来是属于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会自觉承担起改善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 “两座山论”是辩证统一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辩证统一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似乎属于不同发展领域和范畴,过去我们也曾走过一段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金山银山”的弯路,就是忽略了“两座山”的依存关系。习近平同志用“三个阶段”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两座山”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密切,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事实证明,一味索取的结果,只能是导致经济发展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两座山”的关系正确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习近平同志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系列指示和论述中,蕴含和体现出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为我们指明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习近平指出,“两座山”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习近平还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来绿水青山。”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习近平还进一步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钥匙和关键所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类不仅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应具有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图为: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仔细察看 洱海边的生态保护湿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基本内涵之一。可以说生态文明就是中华文明的应有之义。《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习近平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并列,构成总体战略布局中全新的“五位一体”。十八大以后,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进入快车道,进入大发展时期。习近平同志坦言:“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见》对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系统规划和具体要求。 图为: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来到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
三、全面实现“两座山论”有了顶层设计 2015年9月11日,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基础上,在《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具体举措上,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推出了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树立和落实六种理念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二)五个“坚持”保证方向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三)建立八种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方向已经明确,理论已经清晰,顶层已经设计,指令已经下达,等待我们的只有行动。我们要遵循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同志的谆谆告诫:“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学习把握习近平“两座山论”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读懂参透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法则,真正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在“五位一体”总体框架下,奋力奔向“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来源:学习中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