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提高流动性注入效率仍是降准降息的最大难题 ◎余丰慧 为了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鼓励消费,昨日(8月25日),央行[微博]宣布降准降息。 对于此次央行“双降”的目的,笔者认为有三:首先,为了支持实体经济。通过降息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的,解决企业融资贵的问题;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给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为了应对目前全球金融的动荡,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导致的市场流动性收紧。央行近期完善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机制,并对过去中间价与市场汇率的点差进行了校正。这导致资本外流,外汇占款下降较快,降准可弥补这个缺口。 最后,为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随着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的拓宽,既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也有利于促使资金价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一边降息,一边推进利率市场化,也是央行常用的方式。 此时降准降息对遏制经济下滑,也可促进经济复苏。比如,降息也能对出口起到一定效果。 降息降准也需要解决好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让降息降准释放的大量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如果这些流动性不能进入实体经济,无论降息降准多少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难以解决。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两个月CPI有所回升,一些消费品价格涨幅较大,特别是猪肉。因此,需要密切关注降息降准对物价带来的影响,防止物价出现失控性上涨。 纵向对比来看,中国降息的作用在减弱。存款利率正在加速市场化,贷款利率已经市场化。金融机构在定价上的自主权已经越来越大了。同时,庞大的市场化资金池以及市场化资金价格形成机制对管制利率已经带来严重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工具的作用越来越小。当然,降准向市场释放的是真金白银的流动性,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降息降准对商业银行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保持了足够的营运资金,对经营非常有利。忧的是,降息又使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目前急速下跌的股市来说,表面上降息降准对其构成利好,但是仔细分析这种利好应是有限的。 首先,降息降准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股市,股市只是名义上的利好。其次,目前股市缺的是信心,而不是资金。A股急跌的原因是泡沫风险累积的结果,是受累全球市场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震荡的结果。 初步估算,这次降准降息释放约7000亿元流动性。8月份以来,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投放流动性5650亿元,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投放流动性600亿元,8月19日开展6个月期MLF操作1100亿元,共向市场释放流动性7350亿元。 这充分说明流动性不是问题。因此,不要寄希望于降息降准能够拯救股市,降息降准的根本目的就不是为了救市。 当然,降息降准对楼市构成实质性利好。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资金成本都将有所下降。 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先后5次(包括本次)下调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开发商、购房人的贷款成本已经大大下降,这对楼市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此次降准降息也会使部分城市的成交量有所增加。 总之,此次央行降息降准意在实体经济,对遏制经济下行一举多得。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