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去年全国9.2%地表水受污染 污水处理厂“建而不运”陈昌智农业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06

  9.2%地表水污染得没法用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报告指仍有部分企业伪造篡改水质监测数据

  作者:程姝雯

  8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作《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报告,晒出问题清单。

  南都讯 记者程姝雯 8月27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作《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报告,晒出问题清单。

  据介绍,不容乐观的现实是,2014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9 .2%为劣V类水质,基本丧失水体使用功能;24 .6%的重点湖泊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近海海域污染不容乐观。

  “问题清单”摘要和相关的针对性建议如下:

  一些地方80%化工、石化企业靠江河

  陈昌智介绍说,检查发现,在工业污染中,造纸、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4个行业占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一半以上。

  一些地方水生态受损严重,部分客流水资源过度开发,河流干枯、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态流量难以保障,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方产业布局不合理,约80%的化工、石化企业布设在江河沿岸,环境风险隐患较高;还有一些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地区仍未有效遏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快速发展。

  据介绍,在去年环保部直接调查处理的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超60%涉及水污染。

  【建议】

  推动城市建成区内钢铁、石化、印染等重污染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严控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

  集中整治工业全区水污染,对新建、升级工业园区,要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治污设施,园区内工业废水必须预先处理达标才能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32万吨农药利用率仅为35%

  陈昌智还介绍,农业源、生活源上升为主要水污染排放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全国化学需氧量最大的排放源,约占排放总量的48%;氨氮排放量仅次于生活源,约占排放总量的31.7%。

  他例举了一组数据:2013年,全国农业化肥施用量为5912万吨,占世界用量的35%,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当季利用率为33%,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农药使用量近年来稳定在32万吨左右,占世界农药总用量的七分之一,但农药利用率仅为35%。

  南都记者了解到,未被利用的氮肥、农药,一部分会残留在地表、土壤、农作物表面,还有更大一部分则会随着雨水、灌溉进入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建议】

  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纳入“十三五”国家环保规划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资金更多向此方面倾斜。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农田、河流、湖泊之间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减少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

  84 .5%的城市水源地水质达标

  检查还发现,全国329个城市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的城市为278个,达标比例为84.5%。有86个地级以上城市141个水源一级保护区、52个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未完成整治工作,且缺乏明确的考核制度和责任规定。

  陈昌智还介绍说,有些已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内,还存在农田、住户、公用设施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源的问题;有的水源地上游分布着高风险污染行业;此外,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较重,地下水水质不容乐观。

  【建议】

  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管理,探索运用经济政策增强源头地区保护水环境的动力和能力;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全面排查污染源,坚决清理违法建筑排水和排污管口,严查排污行为。

  污水处理厂“建而不运”

  陈昌智说,由于多数地方治污资金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来源有限,中西部一些地方由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建而不运”、“运而不足”。

  近年来,国家力推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模式也因为合法权益保障不足、项目操作复杂等问题,社会资本观望居多,项目落地实施较难。

  陈昌智指出,由于“多龙治水”、部门职责交叉,在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水质监测与发布、近海域和地下水环境管理等方面,政出多门、数据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监测网络交叉重叠,尚未形成部门间分工协作、数据共享、优势互补的水质监测体系;而企业在线监控装置运行的质量、管理水平、数据准确性也达不到环境监管要求,部分企业仍存在伪造和篡改监测数据的行为。

  【建议】

  加大水污染防止资金投入力度,理顺价格政策和财政补贴机制,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证收标准。完善环境监管机制,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