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5月8日电(国际观察)美欧在伊核等问题上分歧凸显     新华社记者刘晨田栋栋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日到访英国,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及外交大臣亨特举行会谈。他原定于5日至9日访问芬兰、德国、英国以及丹麦的自治领格陵兰岛,但第二站德国和第四站格陵兰岛被临时取消。     分析人士认为,蓬佩奥此访原本意在强化与欧洲盟友的关系,但美欧在伊核和北极等问题上分歧凸显,这一目的显然未能达成。     伊核问题:欧洲不愿追随施压     蓬佩奥访英的8日适逢美国宣布退出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一周年。美方近来不断强化对伊施压,不再给予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以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而伊朗在8日当天宣布反制措施,声称将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因此伊核问题成为蓬佩奥访英期间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问题上,美英表现出明显分歧。     亨特当天与蓬佩奥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特雷莎·梅和他在与蓬佩奥的会谈中都讨论了伊核问题。他说,英美均不赞同伊朗拥有核武器,但双方选择达到目的的路径不同。他表示,英国认为伊核协议是全球核不扩散的重要成就,符合各方安全利益,英国依然支持该协议,并呼吁伊朗也继续遵守协议。     蓬佩奥则一面宣称美欧在伊核问题上站在“同一立场”、步调一致,一面又呼吁英国加入美国的阵营,不要再试图“平息”伊朗因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而产生的怒火。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以及法、德、英三国外长4日曾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取消关于进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表示遗憾和担忧。     美国显然对欧洲盟友在伊核问题上的呼声毫不在意。除了蓬佩奥的上述表态,美国总统特朗普8日还宣布对伊朗的铁、钢、铝、铜等产业进行制裁。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国家希望维持伊核协议,并不愿追随美国对伊施压,但在美伊双方对抗措施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欧洲面临的局面将变得更加困难。     北极问题:美国“以一对七”     在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一站芬兰,蓬佩奥参加了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并发表演讲阐述了美国的北极政策。在演讲中,蓬佩奥大谈北极海冰消融带来的新航线、“新商机”与能源开发机遇,却只字未提“气候变化”。     美联社评论说,对特朗普政府而言,似乎北极海冰消融的首要意义是更大的经济开发机会而非一场需要及时管控的环境危机。     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成员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北欧五国(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成立初衷是保护北极已经非常脆弱的自然环境。据报道,蓬佩奥的言论令众多与会外交官与观察员震惊,他们批评美国聚焦资源开发等而无视北极环保这一核心问题。     因美国与其他7个成员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意见不同,本次会议未能按惯例发表共同宣言,这是北极理事会23年历史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美国《纽约时报》援引一位与会官员的话说,这次会议“7个国家站在一边,而美国站在另一边”。     美德关系:因“放鸽子”而“更受伤”     德国原是蓬佩奥此次欧洲之行的第二站,据美国国务院此前透露,蓬佩奥原计划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及外长马斯会面,讨论俄罗斯、乌克兰和叙利亚等问题。但蓬佩奥7日却临时决定取消访德行程转而突访伊拉克,以应对“伊朗威胁升级”。尽管蓬佩奥对媒体表示,他已与马斯通电话告知“突发情况”,对方也表示理解,但德国舆论认为,蓬佩奥取消访德行程反映出当前德美关系“受冷遇”的现实。     自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德间矛盾不断。德国不满美国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与伊核协议,美国则指责德国军费开支“不达标”,与俄罗斯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危害欧洲能源安全。两国在贸易问题上也有分歧。     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说,自美国本届政府上台以来,以往被视为榜样的德美关系已脆弱不堪。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米尔沃德则揶揄道,蓬佩奥取消与默克尔计划中的会议,好像嫌华盛顿与柏林的关系还不够糟糕。     美国《大西洋月刊》撰文指出,德国一直是美国最紧密的盟友,但在过去两年里,德国在与美国的交往中经历了措手不及、失望或是迷惑等多种情绪。在跨大西洋关系中,过去的“心照不宣”早已不复存在,包括德国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定位与美国的关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