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2日晚通过《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这一协定是继1992年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制定《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份实质性文件,全球气候治理自此迈向新征程。
从内容上看,《巴黎协定》没有辜负历史赋予它的地位,在处理减缓和适应、责任和义务、力度雄心和发展空间等关系上做到了公平合理、全面平衡。虽然协定并不十分完美,但不妨碍它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向前大大推进一步。在搭建起凝聚广泛共识的基本框架后,很多细节工作和具体落实可以留到未来。
《巴黎协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巴黎协定》的达成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衡,其背后凝聚着各方最广泛的共识和不懈的努力。
中国为推动达成协定作出的重要贡献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早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中国就和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相关大国广泛沟通,为推动国际社会在资金、力度等焦点问题上取得共识注入宝贵动力。在最终的《巴黎协定》文本中,中国主张留下鲜明印记,从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到敦促发达国家在资金问题上“制定切实路线图”,中国为推动落实公约、体现公平原则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协定通过后,中方表示将积极推动协定的实施,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扎实行动,以及通过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也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宝贵借鉴。世界银行气候变化特使蕾切尔·凯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就明确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目标实实在在,中国探索低碳转型的实践为世界树立了“好的榜样”。此外,中国还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人们还可看到,《巴黎协定》的深远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全球气候治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不仅仅在于它释放出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强劲信号,还在于这一协定的达成,为国际社会探索务实合作、包容共鉴的全球治理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190多个国家能够在分歧中相向而行,在困难中凝聚共识,这本身已堪称人类历史上一道罕见的风景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颇动感情地说,为达成《巴黎协定》,各缔约方展现出来的灵活性和团结一致,是此前无法想象的。
硝烟味相对少了、正能量相对多了,对抗性相对少了、建设性相对多了,这正是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真实写照。《巴黎协定》的达成,也同样给世人以启迪,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和担当,合作共赢的硕果将惠及各方。如能本着这种思路,在其他问题上建立互信、广泛合作,全球发展的未来无疑会更加美好。(记者韩冰、应强、张璇,编辑陈聪,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