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下):生根再发芽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4


[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上):生根再发芽

中国引进苏27的关键目标是建立独立的生产、改进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不能仅限于获得组装生产能力。图为中国生产的歼11战机。

中国利用苏27战机生产线建立起三代机生产体系

中国引进苏27的关键目标是建立独立的生产、改进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不能仅限于获得组装生产能力,而是要从最基础的制造到成品供应的整体配套综合,真正建立起与整机相配套的完整顺畅的生产系统。在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就是否仿制苏27的争论结束之后,中国的领导层作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心,既要独立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又要尽快将苏27国产化。

 由国内生产苏27的基建项目和准备工作从1997年开始进行, 生产的苏27被命名为歼11,这是中国的航空工业系统首次进行批量生产第三代战斗机。由于俄罗斯方面提供的图纸版本落后于生产线的实际,与最终产品不符合(比如图纸和零件对不上、零件和零件模具对不上),我们依靠国内的力量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建立起了比引进的生产线更加先进的生产体系。

首批国产型歼11战机在2000年正式交付中国空军

1998年12月16日,沈飞组装的苏27成功首飞,在完成了早期的样机组装和试飞后,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沈飞开始批量生产歼11,歼11大概在2000年开始交付空军部队使用。虽然歼-11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等仍然由俄罗斯提供,但歼11的生产和交付证明沈阳飞机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引进苏27的生产权使国内航空界受到极大的震动,促使中国在机械制造技术、焊接技术、空空导弹改进以及现代工业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为国产动力和航电武器系统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的1999年,中国再度进口28架苏27UBK双座型,到2002年底全部交付。


[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上):生根再发芽

图为胡锦涛到沈飞视察,试座歼11战机并观看座舱。

苏27战机航电系统落后中国研发改进版歼11B

虽然苏27的引进和生产解决了中国航空兵的“燃眉之急”,但我们必须看到苏27的雷达航电、机载武器和飞行控制系统只是前苏联80年代初期水平, 在引进的当时对中国空军的潜在对手而言,其技术性能水平已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技术。其高性能飞机平台本身的设计和生产才是是中国航空工业真正急需获得的关键。苏27的国产化成功只是将俄罗斯提供的生产材料用国内材料替代,飞机本身的技术状态和结构材料不会大变。在完善了引进型号的生产和技术吸收后,中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型比较重要的改进型号——歼11B。

中国以西方标准研发雷达和航电系统装备歼11B战机

2006年,沈飞在国产化歼11基础上发展的歼11B的图片开始在互联网上出现。据信该型号采用了国产火控电子设备及配套武器,作战威力较电子技术水平日渐落后的苏27SK有明显改善。之所以强调改进仅限于航电武器系统等,是因为中国对苏27的气动设计、飞行性能以及发展潜力是满意的。同时在与中国逐渐缓和关系的西方国家的接触中,中国航空和相关电子工业系统也陆续学到甚至拿到了不少“好东西”,限于武器禁运等政策我们无法拿到相关成品,但在机载设备方面获益良多,部分军迷熟悉的相关雷达和航空电子设备基本都是以西方标准来开发的。

[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上):生根再发芽

中国以西方标准研发雷达和航电系统装备歼11B战机。图为歼11B型战机。

歼11B战机可多机协同多目标攻击远胜苏27战机

在“中西合璧”的技术积累之下,歼11B型在2003年12月完成了首飞,首飞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已经彻底吃透了苏27SK的气动和结构,并且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的科研生产力量完成苏27SK的生产以及用中国掌握的成熟技术对其进行改进。这种能力的掌握也许通过一个小故事可以说的更通俗易懂:某一年的中俄军事交流中,俄方空军的飞行员看见中方的苏27战斗机时,想坐一坐他们认为很熟悉的“老伙伴”的座舱,结果遭到了中方的婉拒。

歼11B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中国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替代原来苏27SK的简单的攻击/导航系统,其着眼于作战要求的提高和机载武器的增加,围绕着作战任务的相关系统,可以提供更快、更准、更多的目标信息,具有多机协同和多目标攻击能力。

歼11B同时配备了国产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采用了全玻璃化座舱以及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歼11B另外一个突破在于其可以装备国产“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上):生根再发芽

图为1架隶属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歼11BS战机。

中国急需有较强空战能力的远程战斗轰炸机

在苏27SK和苏27UBK两种型号中,中国起初引进的只有单座的苏27SK的生产技术,为了解决战术攻击力量的发展和飞行训练的要求,中国又引进了大量的苏27UBK和苏30MK。2007年6月,一架标为“歼11BS”的模型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了展示,当歼11BS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它只是歼11B型的双座教练版而已,但随后出现的资料表明它将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一员。

随着中国空中力量的作战思想向远程化和攻防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较强空战能力的多用途重型远程战斗轰炸机。在当时,歼11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机载雷达都比较落后,对地面目标攻击能力非常有限。歼11机载火控雷达无法对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的国产机载武器实施引导。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了比较满意的“飞豹”歼击轰炸机,但该机极其有限的空战能力并不适合“高压力”状态的中国海军航空兵。

歼11BS载弹量和航程不如苏30但优于飞豹战机

因此,中国决定研制可以装备国产先进雷达、机载电子设备和国产涡扇发动机的歼11B,力争使其能弥补苏-30MK数量不足的问题。歼11BS的出现,表明中国航空兵已经从单纯的国土防空开始向远程进攻发展,同时极大地改善了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组成。中国海航的装备长期以来均以国产为主,性能严重落后于空军。而且这些战机如歼8和歼轰7要么腿短落后,要么空战能力不足。

歼11BS虽然在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不如进口的俄制苏30MK,但他的空战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却超过了现役的相关战机,而且明显先进于“飞豹”。而最重要的是歼11BS是国产的,相关技术完全掌握在中国自己手中,不必担心受制于人。

歼11BS重要的改进之处在于使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从而具备了强大的对空—对地/海目标探测能力,而且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座舱前安装了国产最新红外搜索跟踪和光电瞄准系统。此外还装备了国产新型头盔瞄准显示系统等先进设备。


[专题]苏27二十年中国路(上):生根再发芽

歼15舰载机应该是在歼11B的基础上再对苏33进行了仿制。图为歼15型舰载机。

中国研发歼15舰载机配备解放军首艘航母

在中国决定以“瓦良格”为基础改造自己的航母平台时,采用何种舰载机便成为无数人猜测的问题,在各种国产战斗机改装的可能被猜了个遍的时候,以T-10K(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苏33的原型机)为基础研制的国产舰载战斗机歼-15出现在大家面前。由于公开资料非常有限,歼15是苏33验证机与歼11B的结合体还是单纯苏33的仿制品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有限的资料来看,该机应该是在歼11B的基础上再对苏33进行了仿制。从前文国产苏27系列的改进重点来看,新一代机载火控雷达及航空电子系统的使用会让歼15的航电水平会比苏33高出很多,甚至高出整整一代。

歼16战轰机将以远程精确打击为主可媲美F-15战机

随着中国相关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各种对地精确攻击武器完全可以用“突飞猛进”和“百花齐放”来形容,在这些技术积累上,为现代歼击机增加对地攻击(尤其是是精确对地打击能力)也越来越方便。同样是这段时期,在制空方面,在歼10和歼11B等第三代战机批量装备以后,大大提升了中国空中力量的作战实力,中国航空兵在进入新世纪后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去掌握制空的主动权。然而从前文我们看到,虽然歼11BS具备了一定的的攻击能力,具备了与苏30MK歼击轰炸机相近的作战能力,但是对于以远程精确打击为主的歼击轰炸机来说,歼11BS可以说是以空中优势为主以攻击为辅的一型战机。

在解决了国土防空的难题之后,缺乏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依然是实现“攻防兼备”的一个短板。同时,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0性能虽好但数量不足,国产歼轰7“飞豹”的综合性能较差,在面临的可能的地区冲突中,中国依然缺乏挂载重型空面导弹执行更加广泛的打击和空中支援任务的战机。

在这种压力之下,在已经吃透了苏27技术的条件之下,在中国缺乏相应的重型战斗机平台的现状下,发展一型以苏27/30为基础的新型歼击轰炸机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2012年的年中,一型新型歼击轰炸机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该机配置了机头左侧伸缩受油杆,IRST右置,进气道侧面天线取消,机背刀状天线取消,双轮前起落架,机翼翼尖外挂架可更换,垂尾后缘天线简化。关于该型歼击轰炸机我们缺乏相应的资料去做详细的描述,但从苏27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型歼击轰炸机可以说是“换药不换汤”的杰出之作:它只是外形类似苏27/30,而里面的航电等则完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系统,整体性能足以与美国F-15E相媲美。


综合苏27在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已经基本摆脱了俄罗斯在技术和成品上对苏27系列的限制, 中国已经真正具备了对苏27系列进行独立生产和进行技术改进的能力, 而且在技术水平和战斗力上从某种程度而言已经超越了俄罗斯的同类型号,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的道路,

在新世纪里,三代机依然有他的优势所在,因为隐身战机有一个“先天不足”——缺乏足够的对地攻击能力,四代机为了有效保证其隐身性,机载武器基本全部采用内置以减少飞机的的雷达反射面积,但是飞机的内部空间终究是有限的,即使是像F-22这样的重型战斗机,它的弹舱也很难挂载1000公斤级以上的精确制导武器。

在中国依然缺乏先进轰炸机的情况下,肯定需要一型突防能力强悍的前线轰炸机来对敌方阵地实施有效的突袭行动。苏27战机枝繁叶茂的中国家族或许就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