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史 现实的需要要求我们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对国际新闻加以界定。有了对新闻进行了定义的前提 ( 我认为新闻的定义应该是“专业化的社会组织通过大众媒介对具有社会认知价值的事实信息所进行的传播” ) ,我们可以说 国际新闻是超越了国家界线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 ,或者说国际新闻是 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 。国际( Internation )是 16 、 17 世纪首先在国际法领域使用的荷兰语词汇, 18 世纪英国哲学家边沁在使用它表达国家之间的意思之后,这一词语开始在英语中广泛流行了。这所谓超越了国家界线包括四种含义,一是其新闻事实的国际性,既事实信息来自国外并对受众具有国际认知价值;二是其传播方式的国际性,也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甚至是可以超越国界的大众媒介;三是其传播主体的国际性,除面向国际的一般信息传播者外,增加了国家这一特定主体:四是其受众的国际性,是国际社会中具有广泛性、混杂性和隐蔽性的大众。而所谓跨文化性是是指国际新闻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跨国家文化的转移,借用一个信息学的术语,如果说新闻的形成中有一个从事实到信息的编码过程,那么国际新闻的形成还有一个跨国家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4 )由此可见,这里我们所使用的是国际新闻的广义概念。国际新闻包括外国消息(国际报道),也包括对外传播,还包括国际性新闻机构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国际性新闻。 对新闻和国际新闻的界定使我们获得了一个进一步探讨的基础。一旦进入国际新闻史的领域我们立刻就可以看到,国际新闻史实际上是与新闻史同时出现的。也可以毫不过分地说新闻史的最初表现就是国际新闻。 可以认为,近代大众新闻媒介 —— 报刊的出现有两个直接来源结合而成,一是 15 世纪中期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活字印数术,一是大约同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再次兴起的手抄新闻书。前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后者则表明在欧洲出现了一个信息需求的新社会阶层。 15 世纪末到 17 世纪中这二百年,是近代报刊开始出现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在新闻报道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国际新闻。 1453 年土耳其人攻克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开始成为欧洲的主要威胁,在 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的欧洲早期报刊中,关于欧洲与土耳其的战争就成为了报道的重点内容。 1502 年德国第一次出现了使用报纸或新闻( zeitung )之意的名词,其组合就是记述对土尔其战争的“东方新闻”( Neue Zeitung von Orient )。 1563 年威尼斯付费新闻格塞塔( gazzeta )的出现也是因为对土耳其的战争。 16 世纪法国曾发生过 9 次宗教战争,英国和西班牙也曾出兵干涉,法国新闻又成了各国报刊竞相报道的重点。据英国学者哈里逊在《伊利莎白时期的新闻业》一书中的考证, 1591-1594 年英国政府批准出版的新闻书中记载了 126 条时事新闻,其中法国战事就有 53 条,占总数的 42% ( 5 ) 如果说在 16 世纪在欧洲各国是新闻书大行其道的话,那么到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定期的报刊开始出现了。德国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定期报刊出版最早的国家, 1590 年各地就开始出现定期的新闻出版物。 1597 年,萨穆埃尔·迪尔鲍姆就在现属于瑞士的小城罗尔沙赫( Rorschach )曾出版过一份发行了一年、每月一次每份 6—12 页的定期新闻类出版物 . 1609 年,德国境内又出现了两份定期的周刊,但每期的消息很少。 1615 年爱格诺尔·艾莫尔在法兰克福所创办、经邮局所发行的《法兰克福报》被视为是世界上第一张真正的报纸。除了德国之外,由于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荷兰在这一时期也成了欧洲报刊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 17 世纪初也出现了许多定期的月刊、双周和周刊。作为一个当时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从 1620 年起,阿姆斯特丹开始出版英文和法文报纸。在荷兰的影响下, 1621 年,伦顿的街头也开始出现了模仿荷兰新闻书的第一份定期新闻出版物《每周新闻》。 1631 年,法国的定期周刊新闻出版物《各地新闻》和《公报》也先后在巴黎问世了。与早期的新闻书一样,这一时期的新闻定期出版物也是以国际新闻为重要内容。例如德国 1597 年迪尔鲍姆所办的报刊、其古怪的名称就叫“ 1597 年某月全欧洲各地发生的最重要的和值得注意的真实故事或叙述”。( 6 )美国学者埃默里也考证说最初的荷兰报刊“科兰特”只刊登国外新闻,直到 1628 年才开始刊登国内消息。( 7 )英国第一份报刊《每周新闻》的全名就叫《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法国的《公报》开始也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后来才增加了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消息和广告。至于早期的报刊为什么都是以外国消息为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能的原因大约有三个,一是从当时报刊的消息来源看,主要有政府发布、报刊转载、各地的固定信息源和自由投稿几项,来源就偏重于外国消息,( 8 )可以说国际新闻消息源网络的形成早于国内。二是当时欧洲正处于专制王权的强化时期报刊出版需要政府特许,而政府对国内消息的的报道是严格限制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当时欧洲国家激烈的社会变动和国际冲突产生了巨大的国外消息源,也带来了对外国消息巨大的社会需求。认真考察便可以发现,欧洲的定期报刊,大多是在 1618—1648 的“ 30 年战争”中发展起来的。 15 世纪末到 17 世纪中期,既是近代报刊开始出现的时期,也是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开始出现的时期。学术界一般认为,发生在德国而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卷入其中的“ 30 年战争”对民族国家的形成至关重要。美国学者亨廷顿曾经断言:“ 1600 年欧洲还是中世纪的一环,到 1700 年就成为民族国家的近代世界了。”( 9 )这一时期的报刊以国际新闻为重点,应该不是历史的偶然。 从 17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是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国际关系形成的时期,也是近代报刊缓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时候,德国还是近代报刊发展的领先国家。 1650 年和 1663 年,在德国莱比锡地区先后出版过两份以日报形式出现的新闻出版物《新到新闻》和《莱比锡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尽管这两份报纸存在的时间都不长。德国的报刊领先地位很快就被发生了当时世界上最重大事件 —— 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所取代了。有人估计英国自 1620 年至 1642 年出版了各种新闻书和报刊 1000 多种,发行 4 万多份。革命开始后随着皇家出版法庭的废除,英国的报刊出版进一步出现繁荣,在国会派报纸与保皇派报纸的激烈斗争中, 1665 年,英国出现了第一份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的《牛津公报》。《牛津公报》是现代报纸的雏形,不过它只是一周两期, 1693 年,革命后的英国国会废除了压制出版业的出版法案, 1702 年,英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日报 —— 《每日新闻》在伦顿出现了。报业的发展还促使了 18 世纪初英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记者的出现,丹尼尔·笛福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在英国之后,开始发生剧烈社会变动的美国也开始了报刊业的发展。 1690 年,美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 Public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 )在波士顿出现。 1704 年,出现了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 1725 年之后,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殖民地涌现。”( 10 ) 1775 年,北美有 37 种报纸。独立战争进一步刺激了美国报业, 1783 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份日报。由于法国长期的封建高压统治,对新闻的需求只能靠地下出版活动来满足,所谓“荷兰的报纸”(在荷兰印刷再秘密运回法国)就是这一现象的概括。 1777 年,法国出现了第一家日报。 1780 年法国有报刊 60 家,而整个法国革命其间出版报刊达 1350 种。 在报刊发展的这一时期,国际新闻报道仍然在新闻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尽管不象前一个时期充斥着报刊的绝大部分内容,但还占据报刊内容的半壁江山以上。英国的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仍是以翻译荷文、法文消息为主,该报创始人马利特曾在创刊号上声明:“该报创办之目的,在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 11 )美国的早期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和《波士顿新闻信》的主要内容也是外国消息。美国新闻学者埃默里指出,在整个 18 世纪,美国见报的地方新闻寥寥无几,国内新闻也是简明扼要,相比之下,外国新闻的选择余地更大一些,他还统计到,在 1760 年代,外国新闻版面中有 2|3 登的是政府和军事新闻,只有 15% 登人情味故事,有 3|4 的外国新闻来自英国。( 12 )国外新闻盛行的原因仍然与前一个时期大致相同。由于政府的消息控制,国内信息源并没有建立起来;尽管英国最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最早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口号,但是新闻自由的真正实现是 19 世纪以后的事情;尽管发生了政治革命,但这一时期欧洲的社会结构尚未出根本性的变化,对外国新闻的需求仍然很大, 1785 年出版的《泰晤士报》就是因为及时刊登法国革命的各种消息才声名鹊起,发行量急剧上升的。法国革命是这一时期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它对于欧洲新闻界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13 )不过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动也在开始,国内新闻的比重毕竟在上升。《泰晤士报》在刊登外国消息的同时开始及时的采访报道国会消息。法国瞬间爆发的新闻出版繁荣中也刊登了大量的国内政治消息和评论。美国的变革也许更大一些,一方面,美国开始进入了政党报刊时期,报刊加大了对国内新闻的报道力度;另一方面,一些美国报刊开始建立自己的地方消息网。 1810 年,美国还只有 376 家报纸, 1820 年就达到了 512 份,其中 24 份日报、 66 份周二或周三报, 422 份周报。 1826 年,美国报刊的年发行量已经超过英国 300 多万份, 1828 年,报纸数量又达到了近 900 家。这个相对自由而又因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产生了新闻巨大需求的国家,继德国和英国之后开始成为西方新闻业的领头羊了。 从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是现代新闻业开始出现的时期。也是国际传播体系开始建立的时期。国际新闻在新闻传播中尽管依然重要,而且开始建立了世界性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不过已经开始让位于国内新闻和地方新闻。而在广大的后发展国家刚刚兴起的近代报刊中,国际新闻报道仍然占据着绝对突出的位置。现代新闻业出现和发展的基础是欧美国家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现代社会的来临。在完成了政治革命之后,一些欧美国家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英国( 1760—1840 )、美国( 1790—1860 )、法国( 1800—1870 )、德国( 1830—1880 )等先后初步完成了工业革命,西北欧 19 世纪前期、中欧、东南欧、俄国和日本在 19 世纪的中期以后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19 世纪末少数国家又开始了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变化。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经济增长、人口爆炸、城市化、经济和社会结构变迁、教育体系的建立、社会人员流动等等成为这一时代的流行特征。财富的突然聚集使这个世界日益倾斜, 1830 年前后欧美只占世界产品产量的 40% , 1900 年就达到了 88% 。( 14 )资本的特性导致了西方国家向世界范围的疯狂扩张。 1846—1932 年欧洲向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移民高达 6366 万。( 15 ) 1800 年欧洲及前欧洲殖民地(南北美)控制了地球表面面积的 35% , 1878 年达 67% , 1914 年又达 84% 。在广大非工业化国家纷纷沦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同时,世界历史终于形成了。在这一巨大的变革过程中,新闻传播也在发生着同样的变化。在少数新闻业发达的国家比如美、英、法等国,报刊从少数人控制和阅读真正变成了大众阅读工具,变成了社会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政治上的“第四种势力”。以美国为例, 19 世纪末的 30 年美国的日报数由 489 家增加到了 1967 家,总发行量从 260 万份增加到了 1500 万份。报刊的新闻的时效性也在不断提高。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 1820—1860 年间各家日报刊登的一周内的新闻报道,平均数量从 45% 增加到了 76% ,而需要一个月才能见抱的报道从 28% 下降到了 8% 。( 16 )而 19 世纪末新增的报纸大多是“当天消息当天看”的晚报。激烈的新闻业竞争还导致了资本集中的报业集团。在原来报刊发展缓慢的其他欧洲国家如德、意、奥、俄等国,剧烈的社会变动也在刺激着报刊的发展。而后发展的亚非拉地区如墨西哥、巴西、中国、印度、日本、埃及、等也开始出现了近代报业。在统一的世界体系逐渐形成之时,由于通讯社的出现,面向世界的新闻报道体系提前形成了。 这一时期的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视。实际上新闻通讯社的出现就是国际新闻的产物。法国哈瓦斯通讯社成立之初就是从英、德、西班牙等国的报纸中剪裁新闻,选择有用信息译成法文再转卖国内,随后又开始以法国报纸的新闻来交换外国报纸的新闻。路透社的发展也是如此,只不过路透在采用新式工具(电报)和派出驻外记者方面更进了一步,使路透社声名远播的主要是它对美国南北战争的消息提供。而美联社的成立的直接原因则是为纽约的六家报纸共同采访海外轮船带来的外国消息。德国沃尔夫社的主要活动也是交换国际新闻信息。国际新闻通讯社的出现取代了以前杂乱无章的消息源。 19 世纪晚期以后新闻通讯社也开始提供国内新闻了。 1870 年成立的三边四社同盟到 20 世纪 30 年代解体之前一直是国际新闻消息源的垄断者。 由于国内新闻自由的逐步实现、社会新闻需求的日益旺盛、新闻报道体系的完善和报纸的商业化,在美英等新闻发达国家国内新闻的比重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上升了,特别是大众化报刊兴起之后,地方新闻开始异军突起。但是这一时期国际新闻报道仍然稳定的占据着重要地位。美国内战就曾经是英国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 17 )美国新闻界对美西战争的报道竞争更是个明显的事例。空前残酷的一次世界大战更是刺激了各国传媒的国际报道,同时也刺激了新闻业的发展。到 20 世纪初西方新闻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国际报道体系,例如 1900 年美联社就有了 2300 家报社用户,每天发稿量为 5 万字。( 18 )而这一时期,在广大的后发展国家,与早期的西方国家一样,国际新闻报道同样成为了刚刚出现了的近代报刊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印度, 18 世纪末最早出现的报纸是一批英国人所办的英文报纸, 19 世纪前期才开始出现印度语报纸。在中国最初的近代报刊也是由外人所办,报纸名称就有《各国消息》、《万国公报》等。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早期报纸,也有《各国新闻纸》、《外国新闻》、《中外新闻》等报名。不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后发展国家的报刊很快就成了对内要求变革对外反对殖民压迫的政治斗争工具。民族意识觉醒的前提是不同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与碰撞,显然,国际新闻报道对此起了助燃剂的作用。 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是人类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期,也是现代新闻传播业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大众新闻媒介除报刊外又出现了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传播的时空观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现代不同类型的新闻传播体制开始建立,不同的新闻传播思想开始流行;新闻传播业不断膨胀,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现代国家开始在新闻传播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新闻传播业从原来的国内政治功能进一步发展成了国际政治斗争工具,国际传播盛行。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成为了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对 20 世纪袭来的历史浪潮加以分辨的话,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民族主义是其中绝对不可忽视的历史潮流,有人甚至认为 20 世纪是“纯粹民族主义”的世纪。( 19 )它不仅表现在在我们所论述的时期国家数目由 60 多个增加到了 160 多个这种实绩,我们还可以从一战及战后世界体系的建立、 30 年代的国际经济战、二战及战后冷战体系的建立、 70 年代国际经济新秩序口号的提出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中看到它的身影。在这其中,国际新闻传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各国新闻界加强了国际新闻报道的力度。在一战中,美国各媒体派驻海外的战地记者一度多达 500 人。巴黎和会期间,美国派出了 1000 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其中就有大批的新闻界人士。华盛顿会议日本的代表团的随行记者也有 40 多人。( 20 ) 30 年代美国的主要报纸《芝加哥每日新闻》、《纽约时报》等也形成了驻外记者群体。到 1963 年,美国新闻界还雇佣了 919 名全职的海外新闻记者。( 21 ) 1979 年在莫斯科就有 46 个国家派驻的 182 名记者, 1983 年美国华盛顿更是有 61 个国家的 286 个新闻单位的 480 名特派记者。( 22 )大批的海外记者对这一时期的许多重大国际事件发回了大量的新鲜报道。有统计表明,国际新闻报道的的数量在整个 70 年代占美国三大广播网节目的 20%--40% 。 60 年代末越南战争高峰期甚至超过了 50% 。( 23 )其表现之二国家加强了对国际新闻报道的控制和利用。国家对新闻的控制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家控制的主要方式是控制消息来源和进行新闻检查。当然,除了少数的集权主义国家,这种新闻控制并不如封建王权的新闻控制那样严厉和残酷。不过,与过去相比其最大的不同还是国家开始利用国际新闻传播,直接投入新闻业成为了一种主动性的力量,而新闻被作为了一种可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宣传。传播学者拉斯韦尔 1927 年曾发表了名著《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他声称,“毫无疑问,政府对舆论的引导是大规模现代战争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24 )一战是各国政府首次进行宣传战,而二战中宣传战达到登峰造极,发展成了心理战。在冷战年代,宣传仍然是各国政府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方法。宣传是如此重要以致于有人声称 20 世纪的一个“宣称的年代”。( 25 )其表现之三是出现了广播和电视这种新的传播媒介,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新闻的传播方式,增加了国际新闻的内涵。与报刊不同,广播自 20 年代出现后很快就被纳入了国家的控制之内,由于其传播优势又成了非常重要的对外宣称工具,麦克鲁汉曾经把广播称之为可以鼓舞士气的“部落鼓”,他认为希特勒的上台与利用广播有直接关系。( 26 )罗斯福利用广播发表“炉边谈话”推进新政也是尽人皆知。在对外方面,早在 1923 年,法德之间就因鲁尔争端打了一场广播战, 1926 年前苏联与南斯拉夫又因比萨拉比亚事件在广播战中交手。 30 年代广播宣传战在国际范围内兴起,二战中达到了高潮,国际传播学者福特纳称 1933—45 年是国际宣传的辉煌期。( 27 )由于战后冷战随之而来,这种状况并没有任何改变, 60 、 70 年代国际广播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在国际广播风光无限时,电视时代又骤然到来了, 1955--1970 年拥有电视的国家数从 20 个发展到 127 个,电视台数从 600 个发展到了 6122 个,电视机数从 4100 万发展到了 25487 万。 60 年代通讯卫星的出现使这种可以传播音像的新媒介成了国际新闻报道的新工具。可以说,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对外报道又成了国际新闻的新内容。其表现之四就是国际信息传输体系的建立。国际通讯社仍然在这一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 30 年代三边四社同盟解体之后,国际信息通讯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在这一时期,大多数的国家都成立了自己的通讯社,有的还成了国际性的通讯机构社,例如塔斯社、新华社、印度报业托拉斯、日本共同社、中东通讯社等, 70 年代发展中国家还出现了建立通讯社的高潮。通讯社之间的新闻信息交换和购买形成了新的国际信息体系。另外,联合国也为国际信息交流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努力,一方面,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新闻公约如《国际新闻工作者章程》( 1946 )、《国际新闻自由公约》( 1948 )《国际新闻道德公约》( 1954 ),另一方面,各种有关的国际组织也纷纷建立,例如国际电信联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联合国的支持下, 1964 年由 19 个国家签署条约成立了国际通讯卫星组织,很快,到 70 年代末,加入该组织的国家达到了 100 多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尽管打破了形式垄断,这个国际信息交流体系仍然是倾斜的和不公正的,到 80 年代初,全世界每天即时国际新闻的 80% 还是由西方四大通讯社所提供,这也是发展中国家 1973 年开始提出建立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的主要原因。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是新闻史和国际新闻发展的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国际社会,是以全球性的调整作为开始的。在西方国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在 70 年代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 80 年代重新回归市场的新自由主义开始兴起,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开始了改革,发展中国家也从国家独立的目标转向了国家发展。原有的世界两极对立格局瓦解了,整个世界出现了一个多元竞争的新局面。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与可怕的停滞并存、反差和矛盾同在的时代。一方面,一部分人快速迈入了信息社会,而另一方面,有人还停留在信息社会甚至工业化社会之外。一方面,人类社会开始了国际化和全球化,另一方面,本土化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仍在高扬。整合与碎裂、集中与分散、进展与倒退、有序与无序,世界就处于这样一种激烈的动荡与变化之中。 信息社会和全球化首先是媒介得到巨大发展的社会。一方面, 80 年代以来媒体技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动时期。 80 年代以电视、广播和报刊同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卫星电视开始崛起为开始的,但是很快有线电视又开始抢尽风头。 90 年代初, CNN 在海湾战争开始的全球 24 小时滚动直播新闻刷新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认识,电视开始进入鼎盛,成为成了最为强势的媒体。不过仅过了几年,互联网又异军突起, 1998 年联合国正式确认了这一新型的大众媒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媒体的面貌,印刷技术的变革、数字广播、交互电视和网络报纸正在把人类带入一个数字化时代。另一方面, 80 年代以来也是媒体环境发生巨变的时期。一方面,政府对媒体控制的不断的放松,媒体的所受的政治控制不断的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媒介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媒体开始出现,媒介的商业化和全球化又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但是发展并没有使新闻业远离灾难和问题,人们可以毫不费力的看出下列现象:世界新闻传播体系依旧倾斜;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挑战;世界信息的过度污染;新闻报道的质量普遍下降;新闻的时新性和真实性从未象今天这样得到充分的表达,但其客观和独立性也从未象今天这样受到严重的挑战;在新闻的接近性和趣味性高扬的同时,新闻的选择也失去了统一的价值标准而变成了无数的碎片;摆脱了政治控制的媒体又成了商业巨头们手中的赢利工具;新闻媒体在向娱乐工具转变, 2000 年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高达 3500 亿美元的天价合并令人震惊。 国际新闻也同样处于上述境遇之中,其变化也非常明显。由于时间太近和变动太快,我们还无法清楚地从总体上勾画出这一时期国际新闻的特征,但是下边几个特点还是十分清楚的:首先,由于经济和信息的全球化,不仅带来了超越国家的全球媒体,也进一步扩大了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二者的结合形成了国际新闻除外国消息和对外传播之外的第三种形式 —— 国际性新闻。国际性新闻是面向世界的新闻,按照我们的理解,它包括原来已经存在的,由全球性的通讯社向国际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所提供、再由各国通讯社在二级市场(交易市场)进行选择和刊载的新闻,也包括一些在世界各地同时出版或播发的全球性的媒体所报道的新闻。有人开始把这类新闻称为世界新闻或全球新闻。其次,由于全球媒介的商业化,国际新闻体制由政治控制开始转变为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控制,体制内的斗争也演变成了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斗争,争取受众成了国际新闻报道的新特点,国际新闻也开始了从宣传到报道的转变。商业化又带来了娱乐化,在向新闻回归的同时,国际新闻中“硬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少而“软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大,( 28 )新闻内容出现了政治、经济和娱乐三元并举的局面。其三,国际新闻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在西方国家,一方面是媒体越来越国际化,西方媒体的直接派驻或在当地雇佣的海外记者人数不断增加,通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西方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卷入国际事务,另一方面是国际报道在西方国家媒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1975 年美国著名电视评论家 Arlen 还在称“我们从未象今天这样被海外世界所包围。” 16 年之后,另一个著名新闻人士 Dan Rather 则在向新闻学院的学生讲,“如果你要做外国新闻,为了上帝,请把它搞短些。”( 29 )又回到了美国 18 世纪的国内新闻要求。有研究表明, 1977 年到 1997 年,美国《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对政治和国际事务的报道由占全部报道总数的 33% 下降到了 10% ,( 30 ) 90 年代美国三大电视网削减了一半以上的国际报道,仅 1999 年,英国五大电视频道的国外时事部分就减少了 38% 。( 31 )在西方媒体中,国际事务被“边缘化”了,“国际报道正面临着危机。”( 32 )在最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事务的美国,媒体却最不关心国际事务。( 33 )自海湾战争的新闻大战之后,在国际新闻方面,连贯性的国际事务变成了缺乏背景的突发性事件的及时报道体制,新闻报道的质量也大大下降,这不利于人们对国际事件的真正了解。在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是受众和新闻媒体对国际事务的兴趣越来越大,对国际新闻的需求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在消息来源上对西方通讯社和报刊电视的依赖,所以难免在新闻选择上受西方观念的影响。最后,尽管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中依然是西方主导,但是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甘于忍受这种状况。在一些国家新闻传播迅速增长满足本国新闻需求的前提下, 9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例如在国际广播方面,美国之音、 BBC 的播出时间都在下降,而印度、埃及、古巴、伊朗、土耳其等都在上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80 年代后由面向亚洲扩展到面向世界,周播出时间从 1985 年的 1412 小时上升为 1995 年的 2340 小时,成了世界上播出时间仅次于美国的国际电台。( 34 )在国际电视方面,亚太地区在 90 年代后期勃然兴起,到 1997 年已经有 300 个国际频道向外输出节目。上述特征也许并没有完全概栝这一时期国际新闻的复杂变化情况,但至少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变化的观察视角。 历史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有两重含义,既是指人类以往的一切活动,又是指人民对这些活动所做的记录,也就是历史学。涉及到对这些记录进行中采用的原则、理论、方法,形成了所谓的历史哲学。分期问题是历史哲学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的分期关键是反映历史规律性的内容和主要时代特征。新闻史的分期也应在与大的时代特征相吻合前提下反映新闻活动、新闻事业自身的内在规律。据此,纵观国际新闻史的发展线索,我们可以把它大约划分为前面所描述的五个时期:一是从 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在印刷革命到来之后。国际新闻以外国消息的形式在早期的新闻书或不定期的报刊中存在,它不仅在新闻内容上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对新闻本身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5 )而且对报刊乃至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二是从 17 世纪中期到 19 世纪中期,在近代定期报刊出现之后。这是近代报刊在西方国家缓慢发展的时期,国际新闻在新闻史中所占地位依然十分突出,早期国际新闻报道仍然占据着报刊的大部分内容,各种国际事件、革命和战争是各报竞相报道的重点,国际报道对这一时期的欧美社会变革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从 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在电报和通讯社出现之后。这是西方国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并开始把这种变革向世界蔓延的时期,在新闻史上,也是报刊发展到了鼎盛、新闻业真正作为一个社会部门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和通讯社的出现,早期的国际新闻传播体制先于最初的统一的世界体系而形成了。尽管随着大众报刊的兴起,国内新闻和地方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夺走了国际新闻的地盘,但国际新闻的地位依然重要,相比国内和地方新闻,国际新闻依然是最“硬”的新闻。四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这一时期媒介再次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由于广播、电视的相继问世,人类又从印刷媒介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由于国际斗争风云激荡,国际新闻又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政治性宣传特征,国家的力量的加强和国际广播的及时出现,正好为宣传的泛滥提供了制度和技术基础。又由于世界性国家体系的成熟,国际新闻的传播体系也开始真正有了世界性。五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这是信息全球化和运行系统混乱的时期。在通讯社和国际广播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媒体开始出现了。国际新闻的第三种形态 — 全球新闻的或世界新闻又开始形成。媒介商业化开始对国际新闻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产生冲击,在世界不同国家都出现了国际新闻的提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新的通讯技术对国际新闻的冲击和影响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将会超过前两次革命。当然上述分期是粗略的,也是完全可以讨论的。 注释:( 1 )例如 Webe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by Richard Weiner ,Macmillan1996, Dictiona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by James Watson, London2000,NTC's mass media Dictionary by Terry Ellmore, Illinois1999, 等都没有国际新闻条目。甘惜分编的《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年)有“国际报道”和“对外报道”,但没有国际新闻条。 ( 2 ) The global dynamics of news :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news coverage and news agenda / edited by Abbas Malek and Anandam P. Kavoori. -- Stamford, Conn. : Ablex Pub, 2000 。第 4 页。 ( 3 )马胜革《通讯社国际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载马胜革主编《走向世界的新华社国际报道 70 年( 1931—2001 )》,新华出版社 2001 年。 ( 4 )文化是一个具有多种层次的概念,有个人、组织、民族、人类等。我们认为,民族文化的概念是最为稳定和鲜明的,而国家则是与民族最为接近的人类共同体形式,从语义学上来看,民族( nation )一词也同时代表国家的意思。马克斯·韦伯认为国家的出现就是为了“保卫”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边界”。(转引〈英〉弗兰克·帕金《马克斯·韦伯》中文版第 103 页)他还认为由于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是一些非常和谐的文化共同体。”(转引〈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 —— 政治学要素》中文版第 28 页)我们还认为世界文化或全球化是不可能取代民族文化或国家化的,当然这是一个需要另文探讨的问题了。 ( 5 ) G.B.Harrison, An Elizabethan Journal. London1974,p.394 转引自展江《战时新闻传播诸论》第 8 页。 ( 6 )项翔《近代欧洲印刷媒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67 页。 ( 7 ) ( 美 ) 迈克尔·埃默里 (Michael Emery) ,埃德温·埃默里 (Edwin Emery) 著;《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展江,殷文译,新华出版社, 2001 年,第 12 页。 ( 8 ) xekalakis 认为在 18 世纪职业记者出现之前,外国新闻报道的来源主要是报刊转抄和以写稿为第二职业的自由撰稿人,例如教师、商人、船员、外交官等。这种情况一直到 19 世纪还普遍存在。见 Newspapers through the times : foreign reports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ies/ by Elefteria Xekalakis. , Zurich, 1999. 年。第 26--29 页。 ( 9 )塞谬尔·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出版社 1989 年,第 89 页。 ( 10 )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 37 页。 ( 11 )郑超然等《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63 页。 ( 12 )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 69 页。 ( 13 )这方面较新的研究著作如: French exile journalism and European politics, 1792-1814 / Simon Burrows. -- Woodbridge, Suffolk ; Rochester, NY :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 2000. 年。 The British periodical press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1789-99 / Stuart Andrews.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England] ; New York : Palgrave, 2000. 年。 ( 14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第 207 页。 (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第 309 页。 ( 16 )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 129 页。 ( 17 )参阅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nd the British press / by Alfred Grant ; with a foreword by Phil LeCuyer. -- Jefferson, N.C. : McFarland & Co., c2000. 年。 French newspaper opinion on the American Civil War / George M. Blackburn. -- Westport, Conn. : Greenwood Press, 1997 年。 ( 18 )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第 88 页。 ( 19 ) International eneyco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 1972 年,汉斯·科恩撰“民族主义”条。 ( 20 )日本外务省百年史编撰委员会《外务省的一百年》上,原书房昭和 54 年,第 824-831 页有详细名单。 ( 21 ) The 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s/ by Jonathan Fenby. -- New York : Schocken Books, 1986 年。第 5 页。 ( 22 )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第 191 页。 ( 23 ) International news & foreign correspondents / Stephen Hess. --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c1996 年。第 7 页。 ( 24 )转引自(英)苏珊·卡拉瑟斯《西方传媒与战争》新华出版社 2002 年,第 63 页。 ( 25 ) Propaganda in the 20th century: Contributions to its history, ed. Jurgen Wilke , New Jersey1998 ,第 2 页。 ( 26 )马歇尔·麦克鲁汉《理解媒介 —— 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第 369 页。 ( 27 )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 2000 年,第 6 章:国际宣传的辉煌期。 ( 28 )参见刘微《变化中的新闻内涵 —— 美国主要媒体 20 年来新闻报道的变化》载《国际新闻界》 1999 年第 5 期。 ( 29 ) International news & foreign correspondents / Stephen Hess. --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c1996 年。第 6 页。 ( 30 )同上。另见余燕敏、鄢立群《无冕之王与金钱:美国媒体与美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203 页。徐熊《看“大爆炸”下的美国传媒》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0 年,第 251—252 页。 ( 31 )(英)达雅·萨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载《全球化与大众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80 页。 ( 32 )(美)威廉·哈森《世界新闻多棱镜:变化中的国际传媒》新华出版社 2000 年,第 214 页。 ( 33 )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 675 页。 ( 34 )洛特非·马赫兹《世界传播概览 — 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年,第 208 页 ( 35 )有人认为,“硬新闻”的出现就是来源于早期对外国战争的报道,见 Newspapers through the times : foreign reports from the 18th to the 20th centuries/ by Elefteria Xekalakis. , Zurich, 1999. 年。第 12 页。 以上根据拙文《国际新闻史研究论纲》(载《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2 年)改写。 --------- 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笑盈 --------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