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日本90%以上宪法学者称新安保法违宪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21

  中新网9月19日电(记者 李夏君、李季) 不顾日本国内激烈反对与国际社会忧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阵营历时一年多层层强推的安保法案,通过参议院全体会议表决这最后一关,拟于9月底国会闭幕前成立生效。日本战后安保政策将迎来重大转变。安保法案的“通关”,意味着什么?它为何引发日本社会各界强烈抗议?其对周边国家、地区形势,又可能造成何种影响?

  【各界抵制声浪激烈 十万民众彻夜集会】

  17日,日本参院和平安全法制特别委员会表决安保法。现场,执政党与在野党展开激烈交锋。会上,委员长佐藤正久便遭到在野党议员的围堵,议员们发生肢体冲突,秩序近乎失控。在场的安倍则坐在不远处静观事态发展,未出面表态。

  为阻止安保相关法案在参院全体大会上表决通过,日本民主党、维新党、共产党、社民党和生活党这五大在野党于18日下午联合提交了内阁不信任决议案。同日,民主党向参院提交了针对首相安倍晋三的问责决议案。这两个决议案随后遭到否决。

  此外,民众持续在国会周边抗议集会,通宵达旦。自17日早上起,陆续有各方民众冒着大雨加入。前几日,集会民众曾达10万人规模。在参院特别委员会强行表决了法案的消息传出后,抗议民众喊出“安倍政府马上下台”的口号,入夜后国会正门前的道路上挤满了抗议人群。

  分析人士注意到,此次日本民众抗议,比之先前的各种政治抗议活动,呈现一种全新的结构,即相当多的人并无组织,而皆系个人自发前来。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也纷纷发声谴责。庆应大学名誉教授小林节称:“政府和执政党凭借人数优势强行通过了未能就内容进行诚实说明的法案,这等同于掌权者的政变,简直不可想象。”

  作为自民党推荐的参考人,曾出席宪法审查会的早稻田大学教授长谷部恭男则表达了强烈危机感,他说:“创下可根据执政者的判断来改变宪法解释这一先例,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和平又安全国家。如果自卫队成为美国战争的帮手在海外杀人的话,其后果有可能殃及国内。”

  对此,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日本民众和有识之士正是无法接受安倍无视日本宪法一意孤行的霸道行为,不愿告别和平主义,不愿日本走上能发动战争的老路,才群起抗争的。

  【安保法:颠覆和平宪法的加速器】

  安倍执政联盟此次在国会强推的系列安保法案旨在扩大自卫队海内外军事活动,共有11个具体法案,其中包括1个新立法和10个修正法。

  其中,新立法是《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其实质是“海外派兵永久法”。根据这一法案,日本可随时根据需要向海外派兵并向其他国家军队提供支援。在此之前,日本在诸如派兵支援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时,需事先在国会通过有一定时效的“特别法”。

  但此次,安倍利用执政联盟人数优势强行让法案在国会“通关”,等于废除了制约日本“战争”属性的一个主要掣肘,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日本90%以上的宪法学者认为,新安保法是违宪的。日本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没有交战权,不能发动战争,也不得为发动战争而拥有军队,只能有供本土防御的“自卫队”。刘江永指出,现在安保法修订的最核心问题,是日本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时候,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在海外联合其他国家作战。这样实际上是和宪法第九条相悖的。

  他进一步指出,安倍内阁目前是通过修改宪法解释、对宪法进行歪曲解读来掏空宪法、颠覆宪法,这种“任性”的做法让日本宪法学者感到非常危险,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安倍执政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日本自卫队军事化,成为“正规军”,也让日本恢复所谓的“正常国家”地位。然而,这只是其一厢情愿。

  那么未来,日本能不能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从此成为战争国家?刘江永分析称,安保法的通过为这个走向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

  他指出,在安倍内阁的推动下,执政联盟还将争取明年参院选举获胜后,举行“修宪”公投。如果届时和平宪法也被修改,安保法很有可能会继续强化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获得参院选举胜利、争取修宪的舆论环境,刘江永认为安倍会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等,所以未来中日关系可以说是“恶化容易改善难”。

  他还分析称,日本政治越右倾化,和中韩关系将越恶化;右倾化得到遏制,则日本与中韩关系立马有望得到改善,这是一个规律。右倾化并不是对日本社会整体而言,而是日本政坛被一些具有右翼色彩和思想的人把持,因此美化侵略历史、挑战战后秩序、和邻国领土问题上的问题都会一股脑冒出来。

  未来,日本卷入国际争端和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会增加,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危险性也会增大。对中日关系、东亚地区的安全、甚至世界安全局势都会带来新的变数和负面影响。(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