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9月的最后两天,两项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直接带动了长假期间新能源车市的升温:先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北京市经信委公布的信息又显示,特斯拉、宝马两个品牌的部分电动车正式进入北京新能源汽车摇号目录。 据北京市统计,在十一长假期间举办的新能源车试驾当天,两小时内就卖出3辆纯电动汽车。比较抢手的车型现车已卖光,消费者当时预订,需要1个月后才能提车。 许多看好新能源车前景的民众,趁着假期为自己选购了新能源汽车。各地车市和车企生产销售新能源车的劲头也都很足。在国外,新能源车会不会受到各种国家优惠政策的优待,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起到刺激产销的作用? 《全球华语广播网》韩国观察员南黎明介绍说,新能源车有天然气车和电动车两种,前几年流行的天然气车,现在正逐渐被电动车取代,韩国政府也为电动车的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韩国的能源车分两种,一种是(APG)天然气的那种燃料的车,另一种就是电动车。天然气燃料车在韩国早到就普及,韩国出租车一般都是这几种车,因为(APG)天然气的价格比一般的汽油低廉,人们都比较喜欢这种车。但是在韩国政府对这样车的购买是有限制的,出租车或者是残疾人才可以购买这种车,要想购买这种车必须要有残疾人证明才能购买,但是普通人如果随意改装的话,这是违法的,被查到是要被惩罚的。但是近年来,因为天然气的价格逐渐在提升,所以购买(APG)车的这种人气逐渐在降低。另外就是电动车了,按照韩国政府的规定说购买电动车,不仅可以减免消费税和选择税等各种税金,还可以得到国家的买车补助。韩国政府还规定说,政府部门买车的时候,1/5保证要买这种电动车。对于充电后这种车辆,可行走距离还不太长的缺点,政府表示将要出资来促进这方面的研发,提升这种车在充电之后的可运行距离,至于充电站不是很充足的情况,政府也将不断增加,人们相信如果电动车辆的消费逐渐在增加,电动车充电站自然也会多起来的。 德国的传统汽车产业非常发达,也许正因为此,这里的新能源车发展诉求,反而不如其他国家急迫。《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说:尽管德国政府很愿意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其实在扶持和推广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德国是传统汽车大国,汽车工业在德国经济中举足轻重。德国在传统汽车的研发制造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保证了德国汽车的优异的品质和强大的竞争力,与汽车相关的产业链更是环环相扣。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在传统汽车领域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位置,并且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任何变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作为未来的大势所趋,德国对新能源汽车也在加紧开发储备技术,并且适量推出了一些车型,不过新能源汽车目前在德国的市场上表现平平,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如充电时间过长,行驶里程相对传统汽车较短等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配套设施的不到位,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不足。德国虽然是大力提倡环保,并且拥有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推广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一些德国城市如柏林正在努力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建设,准备利用路灯的灯杆等现有设施来加装充电设备,同时也在加紧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鼓励人们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英国的新能源车发展,同样也因为传统汽车产业的发达而略有一些迟缓,不过《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说,英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从研发到路上优待再到配套设施的一系列政策,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值得期待。早前英国政府宣布将在2015到2020年投资5亿英镑推动超低排放汽车行业的发展,资金将被用于补贴基础设备建设和研发低排汽车以及创建超低排放的城市。上述政府投资的资金当中,将有3500万英镑被投入到创建超低排放城市计划当中,英国各地方城市必将雄心勃勃的执行减排计划,通过补贴鼓励购买环保汽车,并可能因此使用公交专用通道,享受免费停车。另外还有5000万英镑的资金将用于地方城市投资清洁能源出租车和公交车,不仅如此,英国政府也会在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投入3200万英镑。计划到2020年在整个M和A开头的高速公路网络安装快速充电站,方便驾驶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短短20分钟之内进行充电,从而缓解里程焦虑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3月,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英国已经把全国的快速充电站从200个增加到500个,而在3200万英镑资金投入之后,从2015年到2020年间,英国计划将快速充电设备增加到2000个。此外为了鼓励更多的人使用超低排放节能汽车,此前购买每辆车补贴5000英镑的政策,将会继续延迟到2020年,补贴资金将至少花费2亿英镑。英国的副首相克莱德表示,经济增长得益于蓬勃发展的汽车行业,这一产业使得经济实现复苏和再平衡,并将为这一代和下一代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拥有一辆电动汽车不再是一个梦想或麻烦,汽车制造商正在转向这种新技术,为驾驶者每一天的行程带来绿色和清洁。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街谈巷议微信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