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路炳阳)合并后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车,601766 .SH)正欲集中发力海外市场,以应对日益饱和的国内轨道车辆市场空间,继续扩大盈利空间。 中国中车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近期中国中车完成了其海外开发战略初步计划,内容包括2015年海外市场订单量要达到70—80亿美元,到2020年订单总量要在该基础上翻番。而2014年,南北车海外订单总额是67亿美元。 该人士称,中国中车对海外市场最为关注,在合并后的第一周,中国中车国际业务部门就完成了机构、人员和业务的整合,成为中国中车首个完成整合的市场业务部门。他认为,中车合并后对于优势资源进行了整合,今年70—80亿美元的海外订单是有望完成的。 而从中国中车年报看,其海外市场拓展速度确实一枝独秀。中国中车2015年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46.99亿元,同比增长6.85%;国内市场营业收入虽然达到了821.12亿元,但同比增长已经降至0.92%,海外市场营收111.24亿元,同比大增60.95%,海外订单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时期。 该人士还称,中国中车制定海外战略,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耕国际市场、扩大客户群,其二也是现实所迫,中国国内轨交车辆市场已经逐现饱和趋势,中国中车各板块都已出现产能过剩趋势。 就国内市场看,今年以来中国中车国内最大客户——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车辆上的投资虽然保持了往年水平,达到1400亿元,但招标车型种类分配已经出现明显变化。其中货车板块首当其冲,2012—2015年,中铁总分别采购货车4万辆、2.9万辆、0.55万辆和0.5万辆,采购收窄幅度相当明显。而中国中国货车收入占比持续降低,目前仅占总营收的4.77%,是中国中车全产业链中唯一一个营收下降板块,2014年降福已达35.18%。就此,中铁总人士也对财新记者表示,在货车领域,全国10余家企业年产能在10万辆左右,但是2015年铁总下达的订单仅有5000余辆。“这是一个极为悬殊的数字,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他说。 上述中车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目前中国中车日子最为难过的就是货车企业,中国中车全部7家货车企业均出现了大面积停工现象,一部分企业员工目前处于待岗状态,工厂每月仅发放基本生活费。 货车企业日子难过,机车、客车板块虽然不至于停产,但也在逐渐萎缩,2012—2015年,普通客车招标2700辆、726辆、2585辆和1143辆。而随着货车和普通客车的减少,牵引机车的订单必然也会按比例减少。上述中车人士称,即便是目前订单充盈的动车组板块也不是高枕无忧,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完成,当前中国正处于动车需求高峰,预计这种高峰会持续1-2年,之后会极速降至低谷。也就是说,国内动车组市场会延续当前普客,货车,机车市场的老路逐渐缩小,届时中国中车全产业链巨大的产能将无处消化,拓展国际市场是中国中车当前唯一的出路。 据德国SCI公司统计,目前全球铁路市场容量1620亿欧元,未来有望以每年3.4%速度增长,到2018年增长至1900亿欧元,而当前中国中车仅占其15%左右,相较于国内市场的饱和,海外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基于国内和国外市场空间的鲜明对比,中国中车今年在海外市场动作频频,据统计,目前仅在动车组领域,已经在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墨西哥、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印度等众多国家推销产品;中国北车为争夺新马高铁,甚至用一年时间制作了一部时长23分钟的英语和马来语高铁纪录片连续在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播放;9月1日,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带队赴美,开始名为 “高铁梦之旅”的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的最重要一项内容就是9月3日中国中车美国马萨诸塞州制造基地奠基仪式,这是中国中车首次在美国建立轨道交通研发制造基地,并招募和培训美国工人,为美国市场“本土化”生产轨道车辆,这也被看做是中国中车全面竞争美国加州高铁的信号。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对财新记者表示,未来中国中车竞争优势要从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在全球布局上,中国中国将密切关注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以及高铁“走出去”等战略规划的落地,融入国际产能合作,并加大“联合出海”力度,推动对外投资并购。■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