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廉价天然气和电力为优势的美国再工业化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很大冲击 一股驱动行业变革的力量已经在酝酿成型中。随着美国对页岩气开采量的不断提高,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或将就此实现能源独立,其所引发的波动将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版图重塑。 实际上,这不只是一场能源革命,以廉价天然气和电力为优势的美国再工业化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很大冲击。雄心勃勃的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将向低附加值产业链延伸,最终将与包括汽车在内的制造业争抢市场份额。 同样深远的影响是,由页岩气革命而带来传统能源“见底”预期大大推迟,新能源汽车研发迫切性随之大幅降低。 页岩气能源革命 事实证明,技术手段的革新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变地缘政治版图。得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美国页岩油产量飞速增加。从2011年开始,美国首次成为精炼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国际能源署认为,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甚至预期,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将完全实现能源自给。这对于一直寻求能源独立的美国来说,已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能源革命”。 美国国内舆论更是欢欣鼓舞,包括《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评价说,美国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将驱动全球能源产业出现一场革命。更有舆论认为,独立后的能源将使美国摆脱中东依赖,从而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与美国渐趋能源独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日发布报告称,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中国将在明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中美制造业碰撞 虽然中国原油将在多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还不确定,但可以预期的是,这种外向型依赖不仅将给能源安全性保障带来极大压力,同时在美国巨大的廉价油、电成本优势面前,亦将对致力于向高端转型的中国制造业形成一定冲击。 5年前,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只比欧洲低20%,还不足以改变当时的市场格局。而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大量开采,其天然气的价格已经降到了欧洲价格的1/4。 实际上,全球能源价格的高地还不是欧洲,亚洲天然气价格比欧洲还高。特别是对于单位能源产出效率大幅低于日本、欧美的中国来说,必须意识到节约型发展的必要性。近一个月来, 各地传出的天然气涨价传言让这种担忧更甚。 按照摩根斯坦利的预期,中国亟待向附加值上游转移,并瞄准了发达市场。事实上,从汽车到IT,国内相关产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出口计划。但随着成本优势渐显,美国胃口更大,正筹划向产业附加值低端伸出触角。中企的出海计划不仅将遭遇美国本地企业的强力反击,甚至有在本土与美国制造业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 分析人士称,钢铁、化工领域等能源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最初的反响已经显露,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已经宣布,将大规模扩大在美国的投资。市场人士预期,随着美国本土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大缩减,将有更多欧洲、亚洲公司远渡重洋,企业“移民”美国只是刚刚开始。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必须提早做出反应。 新能源车不能停步 美国天量页岩油气资源的发掘,对汽车业的影响更为直接。有评论人士因此认为,页岩气革命或将降低开发新能源汽车的紧迫性。 对此观点,大多数行业人士并不认同。根本原因在于,与美国相比,中国仍然是一个严重缺乏一次能源的能源消耗大国。 日前,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指出,虽然中国也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是埋藏条件比美国复杂,要形成像美国那样的产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的页岩气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从技术到资金,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由于开采难度大,国内油企积极性并不高。 对国内汽车业来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并不理想,2012年上半年整车企业仅生产新能源汽车3167辆,但社会舆论对减排的呼声更加急迫。1月份覆盖大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让每个人都意识到减排的迫切性。 对中国来说,眼下最迫切的问题不仅是保障能源安全,更需要在工业化程度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实现减排。无论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怎样的波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都不应该减弱。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