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增速放缓 上半年车企表现高于预期 上半年即将结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日前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总销量将超过1000万辆,总体形势好于年初行业预期。深入分析则不难看出,面对国内不断变化的汽车销售市场,各汽车企业上半年在加快新车投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并扩大产能,以应对全新的市场挑战。 汽车集团:集中度提升 据中汽协发布的信息,今年1-5月,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长城、华晨、江淮、吉利,销量分别为215.54万辆、143.03万辆、115.52万辆、94.63万辆、83.74万辆、34.19万辆、31.09万辆、30.85万辆、24.35万辆、22.88万辆,上述10家企业共销售汽车795.82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15%,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 “今年的情况大家都差不多,整体格局上变化不大,集中度又有所提升。”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微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车市增长乏力的客观现实下,各车企都在稳扎稳打,今年上半年,多数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 据了解,工信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提出,“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今年5月,东风汽车公司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组建投资公司的形式控股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业内认为,东风对福汽的重组案,将积淀新的案例样本,推动汽车业新一轮兼并重组大潮。 三强竞争:胶着增长 对于上海通用和南北大众而言,三者的排名始终没有拉开差距,并呈现出胶着的增长态势。1-5月汽车行业销售排名前三的企业总销量均超过60万辆,其中上海大众位居第一,达65.12万辆,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以64.19万辆和60.51万辆紧随其后。 今年年初,一汽-大众制定了150万辆的年销售目标,显然,在2013年超越上海通用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已成为一汽-大众最重要的目标。 尽管上海大众以微弱优势取得了头名的成绩,但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过去的5个月上海通用一直处于蓄势阶段。其中,豪华品牌凯迪拉克1-5月累计销量超过1.5万辆,同比增长27.3%。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上海通用凯迪拉克专属工厂及泛亚汽车技术中心(金桥)在上海奠基,这显示出上海通用冲击豪华车市场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而上海通用全新君越最快可于6月底交付消费者,也为其增加了重夺车市销量冠军的砝码。 日系车企:蓄力回升 相比欧美品牌,今年上半年各大日系车企过得异常艰辛。不过,好在努力已见成效。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经过9个月的努力,笼罩在日系车头上的阴霾正在逐渐散去。丰田、本田、日产三大日系品牌首次在5月一同实现了销量增长。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车市发现,6月日系车销售继续呈现出稳步上涨态势。 数据显示,5月丰田在华销售7.9万辆,同比增长0.3%,这是其今年首次实现销量的同比上涨;5月本田在华销售5.46万辆,同比增长4.6%,也是自去年9月之后首次止跌回升;5月日产在华销售10.3万辆,同比增长2%。 虽然目前来看,日系车企销量增幅普遍还不是很高,但一度同比降至50%以下销售态势止跌回涨的背后,却是其巨大的付出。大力度促销、加速新车型引入、消费者零损失售后政策……在一系列恢复消费者信心新政的作用下,日系车终于开始重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不过,市场人士分析,现在说日系车已全面脱困还为时尚早。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丰田在华累计销量为34.01万辆,同比下滑8.6%;本田在华累计销量为25.55万辆,同比下滑2.4%;日产累计在华销量为49.03万辆,同比下滑8.4%。可见,日系车收复失地的战役才刚刚打响,前景如何还有待观望。 自主品牌:两极分化 数据显示,今年1-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量占比为41.8%,同比下降0.1%。一时间,有关自主品牌“市场表现不佳”、“整体形势堪忧”的声音不绝于耳,让人不禁为其前景担忧。 的确,就大环境而言,今年上半年德系DSG事件、日系集体疲软,看似都对自主品牌销售有利,不过其市场份额仍持续缩水,着实堪忧。不过,也有乐观的一面,分析上半年汽车行业各类数据不难发现,一批强势自主品牌车企正在崛起。 今年1-5月,自主品牌车企销售前十强依次是长城、吉利、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长安、奇瑞、江淮、上汽、华晨和东风柳汽,其中排名前位的企业销量均超过20万辆,奇瑞汽车销量也接近20万辆。再看增幅,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1-5月销量均实现了超三成的增长,长城、吉利、比亚迪、江淮、华晨的销量增幅也均在20%-30%之间。 与此同时,今年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车型凭借较高的品质,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心。 “强者更强,弱者在竞争中被洗牌,将是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正如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所说的那样,一批拥有较强实力、敢于向合资品牌叫板的自主品牌车企正在崛起,“中国车”已经成为车市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