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中国有汽车却无汽车文化和文明

来源:国际新闻网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11-15

日志正文

中国有汽车却无汽车文化和文明

2015-11-12 07:00 阅读(?)编辑

 

 

中国有汽车却无汽车文化和文明

 

      汽车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汽车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随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约为10多亿辆,中国占据了其中的15%以上。截至2014年底为止,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规模仅次于美国。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中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超过20万人。预计到202或202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会全面超过美国,我国将全面进入“汽车社会”。

      如果五年以后,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中国将有可能超过2亿多辆汽车普及量。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4-5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汽车排放量总和的三成以上。

      纵然普及纯电动或混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暂时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但并没有改变其车用燃料结构。因中国超过8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碳,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其局面。虽然近年来因有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双补”优惠政策剌激,电动汽车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花荣的态势必,但电动汽车对环境污染过程,已经在发电过程中完成,所以电动汽车不可持续性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对能源的制约。

      中国通车公路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但它占用了太多的可耕良田、林地草原,这对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1/4、土地资源十分匮乏的中国来说是很大的制约。受土地、能源、环境、城市交通拥堵以及驾驶人素质这五大因素的制约,中国交通发展不倾向人而是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加速“驶”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中国是否有资格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汽车虽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但在中国一辆可以行走的机器却成为了“权力权利的图腾”。如今现实是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后,往往是拥有了汽车就丢失了文化与文明,其实是国人的一大悲哀与灾难!中国有相当一部份人根本就不配享受轿车文明!与此同时,社会对行车不文明现象更加敏感、容忍度也更低。一个民族徘徊数千年,以致这个民族看上去历史悠久,生命力旺盛,其实误入歧途已经成为这个民族的统计规律,我们不得不省悟与反思。

      在全民的交通意识低下的情况下,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加,众多驾驶员缺乏文化教养,“中国式驾驶”除了占用紧急车道的乱象,强行超车、加塞抢道、闯红灯、穿越双黄线、冲锋斑马线等,各类不文明驾车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如成都女司机变道遭男司机暴打、云南奔驰司机插队被拒追出数里碾死老人、江苏徐州宝马司机变道撞上公交车却喊人暴打公交司机,有关恼怒浇灭理性“路怒族”的新闻每天每时都在上演中而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和熟视无睹执法者乱罚款乱收费与钓鱼执法,知法犯法。不少道路、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都变成了执法机关谋取暴利的“停车场”,折射出的中国社会汽车文明的缺乏,却不断引起人们反思。

      这样一种社会生态大环境下,在如此中国式交通尴尬中的“中国式驾驶”之痼疾罄竹难书,我们虽然有更多的人拥有了轿车,但我们却离汽车文化与文明却很遥远和缺失,似乎轿车梦的实现就将是一场灾难,因为我们的社会离世界普世价值观与精神文明本身就不近,所以不可能奢望汽车领域的文化文明水平以世界上汽车成熟国家的标准来与之比较和衡量,只有整体中国社会的观念滞后国民进入到了一个相对文化底蕴与精神文明成熟的层级,城市化与机动化才能同步发展,人们在享有公民自由的资格同时,与他们对自己的禀性施以道德约束的愿望成正比,而信仰和敬畏生命与宪法,用整个国民的行动共塑汽车文明与汽车文化。

 

 

   阅读(?)编辑

下一篇:“圈地收钱”的敛财之道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