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山说:“边防连队大多驻地偏远、交通不便,身患急病重病的官兵转诊军队保障体系医院周期长;新军事训练大纲规定部队每年野外驻训不得少于4个月,但随行保障医疗力量、急救处置条件有限,驻训官兵的训练伤救治特别是突发疾病救治有一定困难;官兵在外地出差或休假时突发重大疾病,往往不便回部队治疗,需要到附近的地方医院就诊。” “在地方医院开通军人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既是现实需要,也有助于体现军人职业荣誉感。”王辉山建议,可以在一些市、县(区)和有条件的乡镇,指定至少一所技术实力较强的地方医院,设立军人急诊优先救治通道,同时在急诊挂号、就诊、检查和收费等环节,设立醒目的军人优先标识,给军人急诊就医提供便捷。 治疗费用是官兵在地方就医的现实问题。王辉山建议,军人在地方医院急诊就医时,享受全额免费医疗待遇。为解决军人没有地方医保的问题,可由上级部门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医院,统一设立军人急诊就医账号,军人凭有效证件和军队医疗保障卡入院记账,待治疗终结后,部队医院和财务部门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例治疗记录,逐级审核审定发生的项目和金额,然后划拨转账销账。 “军人平常急诊应当首选部队医院。”王辉山补充道,只有遇到不可抗拒的原因,确因病情紧急、时间紧迫,且不会发生失泄密的情况下,方可去地方医院就诊。 建议背后 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 这份建议的提出,来自王辉山代表两次印象深刻的巡诊经历。 2018年冬天,王辉山到北部战区边防一线巡诊。他在一个连队哨所听说,不久前一名战士突发急病,耗费一天多时间才转送到部队体系医院救治。这个哨所与师旅机关驻地相距较远,按照常规医疗转诊模式,伤病员需要先送至所在县,再安排车辆送至旅部卫生队,然后视情转送到部队体系医院。转诊看病耗费在路上的时间少则十几个小时,多则数天。 近几年来,部队野外驻训时间延长、训练强度增大,按理说伤病发生率会高于平时,但驻地医院却反映,驻训期间官兵就诊率降低。这是为什么?一次到部队野外驻训点巡诊时,王辉山和基层官兵座谈了解到,野外驻训地大多偏远,官兵到军队保障体系医院就诊耗时长,轻微伤痛大多自行处理或回驻地后治疗,遇有急病重伤时,会到驻训地附近的地方医院就诊,但又会遇到经费结算繁琐等问题。 “不论是戍守边防还是野外驻训,我们都要倍加珍视官兵健康。”王辉山说,“在统筹军地医疗资源的同时,部队医院更要在保障上做细,行动上靠前,保证患病官兵急救的‘黄金时间’,守护好偏远部队和野外驻训官兵的健康。”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