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影像史记,军旅时代面孔”。当记者翻阅第1000期《解放军画报》时,除了满眼的雄姿英发、威武雄壮之外,还对这个办刊理念留下深刻印象。 “画报的好看,有些时候是用命换来的。”解放军画报社社长王传顺的这个感慨,道出了这本创刊68年的期刊的与众不同,也道出了这本期刊的执着追求与精神传承。 2018年11月,《解放军画报》出版了第1000期。而在2018年9月的刊博会上,《解放军画报》获得了两项殊荣——“中国最美期刊”和“2018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2019年,《解放军画报》将迎来创刊68周年,开本也从大16开改成了小8开,厚度增至108页。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走进《解放军画报》编辑部时,深刻地理解了这本期刊为何68年来仍然这样具有感染力、影响力。 优良传统: 坚持吃苦敬业与精益求精 “老记者越来越不会拍照了,越来越按不下快门了,因为他们总想着要追求每一张照片的不同。”作为如今解放军画报社的领头人,同时也是该社老记者的王传顺认为,吃苦敬业、不怕牺牲、精益求精是《解放军画报》68年的优良传统。在解放军画报社工作得越久,就越感觉到创新的可贵与艰难。每一个解放军画报人,对此都深有感触。 王传顺为记者讲了一个故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当天,《解放军画报》记者李靖随救援队抵达灾区,为了能够迅速到达震中救灾现场,他随救援官兵乘坐着冲锋舟前往映秀,不料中途遇余震翻船。李靖与十几名战士落入水中,一位不会游泳的新战士从身后死死抓住李靖双肩并拼命挣扎,致使李靖入水达一分多钟,险些遇难。最终,李靖凭着良好的水性摆脱了险境,并将这名战士救起,随后他与救援官兵抵达震中,完成了拍摄任务。李靖的故事只是《解放军画报》记者吃苦敬业、不怕牺牲精神的一个缩影。王传顺说:“不到现场怎么能拍出照片?到了现场,没有吃苦敬业、不怕牺牲的精神,又怎能拿出好照片?” 编辑刘妍2009年从军校毕业后便来解放军画报社工作。刚来编辑部的头几年,她经常随老记者岱天荣一起下连队采访。刘妍说,岱老师为了能够拍摄一张好照片,在一个地方要蹲守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这种精神让刘妍受益匪浅,后来做编辑工作后,她依然没有忘记老记者们的这种精神,认真对待每一张照片,认真编辑每一个页面。 因为知道每一张照片都拍得那么不容易,所以,大家在选择照片时变得更加审慎。比如,在封面照片的选择上,多年来,以每一期期刊的特别策划或者重点选题为纲,在突出新闻性的同时,做到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一个个封面,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个充满热爱的瞬间,为人民军队的集体记忆增添了更加丰富的细节。”第1000期的编辑部感言,称颂了人民军队的伟大与无畏,也表达出全体解放军画报人的传承与追求。 典型报道: 重大与平凡兼具 让解放军画报人感到自豪的还有一件事情——雷锋的典型宣传,《解放军画报》是最早用影像推出的媒体。而对于发挥影像优势,做好典型宣传,68年来,《解放军画报》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近几年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解放军画报》总是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奔赴典型人物所在的连队、岗位,挖掘典型的感人事迹与精神内涵。 在2018年10月上半月刊,《生命之帆,朝着海风的方向》用专题的形式追记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壮烈牺牲的3位勇士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专题以3位勇士生前工作的照片及壮烈牺牲时的现场照片形成对比反差,配以记者的采访文字,真实地记录下勇士们催人泪下的凡人勇事,也记录下其催人奋进的闪光精神。 2018年7月27日,曾获得2014年“时代楷模”称号的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后去世。《解放军画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王继才生前驻守的开山岛进行采访,用生动的照片记录了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英雄人物。而2018年10月下半月刊,在专栏《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中,《同升一面旗 共爱一个家》用王继才妻子在这次主题活动中的照片再次展示出王继才一家对军队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 除了对重大典型重点报道外,挖掘军队中的新典型、发现普通军人中的新先进,也成为解放军画报社的日常性报道。据刘妍介绍,编辑部在典型宣传上,通过一些小切口,努力挖掘新素材,在共性面孔中寻找个性特色,让故事读起来更有趣,比如,在《营盘》栏目下开设了子栏目《好样子》《兵事儿》,便受到了基层官兵的欢迎。 重大报道: “顶天”与“立地”并举 “在重大主题报道上,《解放军画报》从来不缺席。”王传顺将之归纳为“顶天”与“立地”。“顶天”即紧跟习近平主席治军足迹,宣传好习近平强军思想;“立地”即紧贴基层连队,关注基层建设。 作为《解放军画报》的独特优势,他们可以近距离聚焦报道军委领导参加的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2018年,解放军画报社就17次聚焦报道了习近平视察军队单位、参加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会议和活动,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治党治军的领袖伟力和统帅风采。而围绕宣传习近平强军思想等重大主题,《解放军画报》开设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栏目,突出大策划、大制作,着力反映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外,《解放军画报》注重结合部队主题宣传,精心筹划,对练兵备战、风气建设、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系列报道,充分利用图片报道的优势,展现改革强军进程中全军官兵的新气象、新风貌。 比如,开设了《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栏目,连续推出一批战味浓、兵味足、接地气、冒热气的稿件。在该栏目下又设有《走进英雄部队》《走进红色场馆》《走进红色故地》等系列子栏目,讲述红色传承;下设有《奋斗在强军新时代》子栏目,展示强军路上军队的新容新貌。 “每期针对当下热点,我们也都会推出特别策划。”解放军画报社采编二组组长宋雯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近期《解放军画报》的重点策划。如2018年6月上半月刊,重点策划推出了栏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生于1978年》,寻找生于1978年的军人,以他们的成长折射国家、军队的时代发展。从2018年7月下半月刊开始,他们又开设了栏目《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强军映像》,用大量照片记录我军赴海外执行重大任务、我军40年来重大演习演训活动等。 新媒体建设: 发力数字化与平台化 《解放军画报》在68年的传承中,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摄影记者沙飞、赵英德在日本侵略军扫荡时,背着底片纵身跃下山坡,保留下了上千张我军抗战时期的底片,弥足珍贵。 对于当年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底片,2014年才调入解放军画报社工作的范显海当宝贝一样保管着。他主要负责该社的资料管理与数字化建设。据其介绍,解放军画报社留存的底片目前有30多万张、电子图片30多万张。因为之前查找资料多是人工手动翻找,对不少文物级照片造成损害,这令大家都心痛不已。 因此,2014年,解放军画报社决定启动图片的数字化建设。他们走访了新华社资料库、国家档案馆、解放军档案馆等单位,并邀请有经验的单位前来实地勘察和指导。经过认真论证和筹备,2015年9月,《解放军画报》档案资料数字化建设正式启动,对60多万张底片和图片进行数字化处理。经过两年时间,建成了数字化图片资料档案库。范显海介绍说,该档案库操作使用方便,最大的亮点就是照片与《解放军画报》、图集是相互关联的,点一张图片便可关联到当期的《解放军画报》,也可以看到图片发表于哪期之上。 数字化档案库建成后,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网宣传和军地大型展览活动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保障。王传顺说,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部分照片,就是从《解放军画报》数字化档案库里选用的。 此外,2017年6月6日推出的“解放军画报”微信公众号,以权威的内容、快速的传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大家意识到,依托《解放军画报》大量、独家的军事图片资源,做强做大新媒体宣传,可以更好地提升画报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宋雯举例说,2018年3月,在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之际,《解放军画报》通过新媒体推出的《你已离去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是青春容颜》,仅在今日头条一个平台阅读量就达20万+。 对此,王传顺也表示,2019年,除了突出问题导向抓好重点宣传工作外,《解放军画报》还将就如何运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旗下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宣传效益,作出积极探索和努力。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