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两山轮战期间,中越双方以老山、者阴山为中心,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山地拉锯战。中越边境地形特殊,群山连绵交错,丛林聚生,植被茂盛。高温多雨,溪流纵横。对于空军、坦克、装甲车和炮兵发挥受到极大限制。在山地丛林,游击战术的战场是无边无际的。越军历来主张,一切战斗都要遵循主动、积极、坚决和连续进攻思想。正规军、地方部队和游击队相结合。 越军在进攻时,如遇到坚固设防据点,会采取轮番突破战术,如对方防御有间隙,则采取突破与穿插迂回相结合战术。如对方增援,则围点打援,如对方立足未稳,则进行运动袭击。讲究一慢四快,准备慢,快进,快攻,快打扫战场和快撤。 山高坡陡,渊深谷窄,草深林密,浓雾笼罩的地形,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和战斗。灌木丛林,形成很多天然死角,使作战双方的视界和射届都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观 察,组织部队协同进攻和火力支援。特别是炮兵部队受到地形,气候和丛林影响,诸元精度下降,射击修正复杂,炮弹效力减少。山顶幅员小,陵线狭窄,受弹面积 小,致使炮兵射击命中率低,弹药消耗量大。 结合各方面情况,机枪在这里就成为重要武器。因为,由于气候和地形原因,越军往往潜伏到很近距离,甚至只有十几米,解放军才能发现。此时,就需要解放军用猛烈旺盛火力一举击败对手。而在阵地两侧山头的解放军掩护部队要想支援正面阵地,也必须使用机枪进行侧射火力打击正面越军。 针对越军喜欢轮番发动冲击的特点,解放军正面也需要大量机枪进行持续猛烈火力压制。以上这些任务,使用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都无法完成。因为,从实战看,在丛林参战2个月的部队,人均体重会下降10-17.5公斤,普遍感动食欲不振,胸闷,气喘,头晕。大量的体力消耗,高度精神紧张,过度心力支出,造成士兵感觉迟钝,注意力分散,记忆模糊。此时使用机枪进行概略射击,更为妥当。 在防御时,解放军会力求在前沿和纵深,设置侧射,斜射相交,明暗结合,多层绵密火力网。对进攻之敌的火力压制随着敌人向防御地区的接近而不断加强。当进攻者迫近防御前沿时,压制火力将达到最大强度。
我们知道,越南军队从5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连续30多年,一直在与法国,美国,南越,柬埔寨和中国进行战争。基层官兵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而解放军都是义务兵,包括军官在内,都没有实战经验,平时也是生产活动和军训相结合。 因为,为降低成本,国产56式冲锋枪采用的合金钢水平不如苏联,所以其无论质量还是性能都不如越军的原版AK-47自动步枪。当然两者在制造工艺上也有差距。至于56式半自动步枪在平原城市打游击还合格,但是根本无法适应80年代的中越战场。 56式班用轻机枪也有其缺陷,如供弹方式比较落后,容易出现卡弹,精度一般,弹着散布较大且只能连发,枪机的动作不可靠,容易受泥沙和缺油生锈影响等等。因为56式枪用钢差,训炼和实战后都会出现各种磕碰过后的坑坑洼洼,因而缩短了枪的使用寿命。 这种情况在81系列枪族进入部队后,得到了改善。首先,81式轻机枪瞄准基线长达490毫米,瞄准基线长的武器,平正准星缺口有误差时,带来的弹着偏差相对较小。有利于提高命中精度。多年来部队一直反映56冲和56半的表尺外露,背枪时在衣服上很容易把表尺脊磨白,产生虚光影响瞄准。问题虽小,但一直没有解决。81式表尺增加了这个护翼,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遮去了表尺脊反光,能更清晰的进行瞄准。在最初几年生产81式轻机枪抽枪精度试验统计中,32支枪单发总平均R50=3.59cm,20支枪点射总平均70%密集界16.67×15.84(方向×高低cm)。
其次是81轻机枪可以携带75发子弹,火力持续性能优秀。而且即便装载75发子弹以后全枪也只有6.5公斤重,81式弹鼓比起俄罗斯的RPK弹鼓,其优点是装弹、退弹可快速进行。子弹弹头重7.9克足以在丛林中撕开阻挡射界的树杈和草丛。 云南边防部队某部八连战士谭太忠是一名轻机枪手,1984年7月12日,越军大举反攻老山阵地。谭太忠坚持将越军放到距离仅仅十几米的位置,再操作机枪进行横扫,越军根本来不及卧倒和躲避,只2次射击就击毙越军11人。 1984年7月12日,老山李海欣高地上,越军对这个1000平米的阵地已经发动了6次冲锋,发射炮弹数千发。15名解放军对抗着越军1个加强营和1个特工连。重机枪手夏锦忠从凌晨四点就可开始操作重机枪,连续射击越军。虽然,解放军只有15人,但是依托轻重机枪火力和大量手榴弹,不断击退越军进攻。越军踩着同伴的尸体,冲上来拼命投掷炸药包,最后甚至出动了身穿迷彩服,腰里挂着多用匕首、鸭嘴手榴弹,端着折叠式冲锋枪的越南特工队上来了,依然没能攻上阵地。战后,重机枪手夏锦忠,荣立一等功。 另一名机枪手周忠烈同样是一名一等功臣,还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凌晨的山区,大幕弥漫,一片混沌。什么也看不见,周忠烈 把身子探出战壕,侧耳静听,终于捕捉到了“两腿野兽”行走的沙沙声和枪托轻微撞击声。周忠烈迅速拉动连接着李海欣的绳子。一堆又一堆黑色的影子蠕动着。 20米,15米,10米,周忠烈突然开火,大弹鼓式机枪全速扫射。阵地上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手榴弹也砸向敌人。天亮了,越军2个加强连不断发动进攻,周忠烈和张庆龙抱着机枪,在50米长的战壕内不断变换射击位置准确射击,持续压制越军,直到打光所有机枪子弹,阵亡在阵地上,在他的周围躺着10多名越军的尸体。
解放军一等功臣,云南边防部队某部第8连副班长张庭富。1984年4月30日,解放军反击老山阵地。在距离越军战壕只有30米的位置,他抓起机枪,猛烈射击压制整条战壕的越军火力,成功掩护战友冲破敌阵,解放军最终收复10号高地。 在漫长的中越边境战争中,解放军大弹鼓式轻机枪一次又一次以其持续旺盛的火力,在山地密林中一方面保护了解放军战士,另一方面打击越军。最终机枪、手榴弹和无后坐力炮成为边境战争时期,解放军步兵的三大法宝。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