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恍然大悟:原来美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 竟是他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21

  2月27日报道 美国媒体称,一项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中国对美国经济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人数正在减少。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2月26日报道,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当日公布的一项新的年度世界事务民意调查显示,在被问到哪个国家是美国的敌人的时候,1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敌人,而在2014年和2012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分别为20%和23% 。

  在经济领域问题上,2013年和2014年时,52%的美国人认为崛起的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利益构成威胁,目前持这种看法人数的比例为40%。

  那么,美国最大的敌人会是谁呢?

  日本自民党大选获胜,党魁安倍晋三再次成为日本新首相,从日本大选可以看出日本的国民政治和意志正集体右转,安倍不过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一个典型代表罢了。众所周知,当下日本经济还没有从经济危机的影像中出来,日本如今无法快速的找到经济复苏的办法,当国内遇到困境不可解决时,其外交必走向强硬。

  近年日本频频同周边国家发生摩擦,在同俄罗斯、韩国和中国的领土纠纷中,日本政府的表现与当年的军国主义扩张行为并无二样。特别是安倍晋三,坚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绝不会向中国退让。日本的扩张野心如果不加以制止,日本将成为美国最大的敌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日本修宪解除美国长期套在日本头上的枷锁。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就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发展,频频突破和平宪法约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修改《和平宪法》,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将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将享有正常的国家的权利。

  目前根据日本的科技实力,发展战略攻击武器并没有多少门槛,也并不缺乏航母、轰炸机等军事力量。从日本国内政治看,可以说,和平宪法已经有名无实,最终修宪只是时间问题。但美国并不希望日本成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政治大国,换句话说,美国是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最大门槛。

  二、借中国之手将美国逐出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掌控能力渐渐衰退的情况下,日本欲摆脱美国的控制,难度依然很大,但机会总是存在的。在中日的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做出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那就是将钓鱼岛纳入了《美日安保条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日本已经将美国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之上。

  日本外交一直把日美同盟视为外交基轴,希望靠美国增加其在东亚政治格局中的比重。而美国对待日本更是从现实的战略需要出发,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将在全球范围内挑战其霸权地位,借助日本平衡崛起的中国。相互借重与利用是日美同盟关系的核心价值取向。美日同盟同床异梦,日本希望美国重返亚洲与中国发生实质性的冲突,采取“以强抑制首强”策略,借中国之手将美国驱除亚太地区,只有大乱日本才能从中取得大治。美国实力削弱日本必将落井下石将美国驱出日本本土。

  三、日本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日本的复仇性。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打击下最终战败,美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占领日本,日本成了亡国奴,但日本这个亡国奴并不是当得心甘情愿。昔日的死敌变成今日的盟友,日本这种战略上的大转弯,并不意味着日本心甘情愿,而是在日本的现实的条件只能被迫地容忍和接纳。

  日本并没有忘记美国扔下两颗原子弹所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心理上的创伤。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并很快成为经济强国。于是日本迫切追求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军事和政治地位。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却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但同时也有对日本的防范和抑制层面。在日本人的心中在二战中日本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美国向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自然不会忘记美国这个仇敌。那靖国神社内供奉的日本二战甲级战犯主要都是被美军打死或被美军绞死的。所以,日本一直把向美国复仇作为最高理想。

  四、日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侵略性。 “山河易改,秉性难移”。日本是一个岛国,在日本人的心中危机意识特别强烈,他们认为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一个强大的日本必然要扩张和侵略才能维持日本的生存。

  日本对外扩张首先是要在太平洋进行扩张,日本人现在已对韩国的独岛和中国的钓鱼岛提出了主权要求,对俄罗斯提出了北方四岛的主权要求。如今日本把争夺太平洋的控制权看得比争夺大陆还重要。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日本,正瞄着太平洋和美国。日本人明白,如果不把美国逐出太平洋,日本人不仅要永远做二等公民。而且日本的未来也将被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所破灭。

  当前,美国正致力于亚太军事战略调整,强化军事存在,不断向日本集结兵力和武器部署,日本当然希望美国将更多军事力量投入到此,因为美国一旦衰落,日本在本土摧毁美军的军事力量将更容易。日本对美国既拉拢又防范和遏制的对日政策心知肚明,并存在暗中与美国的对日政策相抗衡的势力。

  虽说日美同盟已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意识并未因美国的长期控制而消失,反而愈加强烈。日本未来战略与美国维持亚太霸权所形成的分歧与矛盾将会不断显现,在一定程度上日本将成为美国未来最大的潜在威胁。如果美国依然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将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真正敌人曝光 没想到连美国也害怕

  谁是中国真正的敌人?美国?日本?抑或俄罗斯?答案都不是。

  中国真正的敌人绝非等闲之辈,他们人数不多但关系极为密切,还有培植多年的御用智库和财经团队随时听令。过去几十年,这些人已经实际控制了美国政府的核心部门,像财政部、国防部、农业部以及国务院等的诸多机构。

  这些人对美国并无好感,对普通美国民众更是视之为草芥,弃之如粪土。不妨将他们称为全球卡特尔联盟,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家族、乔治·布什家族、杜邦家族、比尔·盖茨家族,以及一些闻所未闻的名字。

  这些家族并非精英,他们的最终目的不过是在全球范围内损人利己,在未来几十年大幅减少地球人口就是其措施之一。要想实现对人类生命的终极控制,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国自然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不错,这些人确实疯了,但是靠着鼎鼎大名带来的神圣光环,他们竟能与“屠夫”的恶名毫不相干。他们的实力来自于手中的150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控制着世界经济的命脉。

  乔治·布什家族

  如果这些大牌企业联手,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都会不堪一击。千万别忘了,政客们都是明码标价的。中情局局长如果不合政治掮客的意,或许就会因性丑闻之类的借口被免职;而总统若像肯尼迪这般,必定会遭到暗杀。

  这些公司的实力令人生畏,但舵手却屈指可数,究其理念,均来自鸦片战争时期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及英国东印度公司,其核心的核心就是对美欧金融机构的掌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美国民众早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个联盟鱼肉已久。控制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有下列大牌机构:美国的资本集团公司、美商道富银行、先锋集团、摩根大通、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沃尔顿企业(沃尔玛为其旗下公司);英国的巴克莱银行、法通保险;法国的保险巨头安盛、法国兴业银行;还有瑞银集团,瑞士信贷、三菱日联金融等。

  上述大牌机构拥有世界顶尖企业的核心股权,孟山都、波音、雷神、埃克森—美孚、哈利伯顿、BP、壳牌均俯首听命。

  瑞典研究人员最近对4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所有权进行了分析,发现仅1300家构成全球经济的核心,而其中的超级核心就是这150家,他们占据全球财富的40%以上,拥有的权力令人瞠目。看一看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与会名单,就会对这些处于权力巅峰的企业有更好的了解。

  不但如此,他们还拥有庞大的院外游说组织,美国商会、美国银行业协会、欧洲企业圆桌会议始终为其鞍前马后。在美欧,全球卡特尔联盟花大价钱下注媒体和大选,迫使政府对大企业减税、放松管制,让反垄断法成为摆设。这样一来,私人企业在过去30年间积累了巨额财富,这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世界贸易组织的创立也是由他们一手推动的,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像俄罗斯这样的新成员在世贸组织也没有决定权,必须服从这150家大企业制定的规则。这些企业涉及诸多领域,电信巨头有英国沃达丰、美国AT&T、韦里孙通信、法国电信;军工企业如波音、麦道;石油大亨像雪佛龙、埃克森—美孚、BP;农业方面是孟山都、先正达、杜邦、拜耳、嘉吉、阿丹米;房地产业包括印度的德里土地金融等。

  更不乏“赌城之父”史蒂夫·韦恩、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这样的名人。为说明他们的规模,不妨列举一些数字,据《福布斯》杂志2011年统计,这些大公司当年的营业额达36万亿美元,净利润2.6万亿美元。他们的资本总额高达149万亿美元,等于全球GDP总和的2倍,是所有发展中国家GDP总和的6倍还多,员工更是多达8300万人。

  

  在他们背后操控全局的,就是华尔街和伦敦金融业屈指可数的一帮人。这帮人就是华盛顿敌视中国、俄罗斯、伊朗等的政策推手,也是他们决定着是否对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开战。普通美国民众对他们的真实面目毫不知情,美国军方的大多数高级军官同样一无所知。

  这个全球卡特尔联盟就是中国真正的敌人,也是世界真正的敌人。至于他们所采用的策略,不妨称作“慢火煮蛙”。有一则古老的民谚,讲的是要想把青蛙活活煮死,要先把它放进冷水锅里,然后慢慢把火加大,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听任死亡来临,身临险境却浑然不知。

  这则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当前美国统治阶层的对华战略。30多年前,邓小平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政策的效果出乎所有中国人的意料,世界也为之震惊。

  正是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奋和进取,上世纪70年代仍一穷二白的中国一举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巨人。说来有趣,中国飞速崛起的第二个因素要“仰仗”美英等国企业的外包政策,美英等国原本只想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获利,谁知却在无形中助推了巨龙的腾飞。

  30多年前,邓小平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美国政府高层很早就有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的想法,关键人物是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他一手策划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历史性事件。此外还有基辛格的助手洛德,此人后来出任驻华大使。实际上,上述安排都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无形掌控之中,基辛格和洛德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得意门生。

  基辛格和洛德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得意门生

  当年毛主席与尼克松会面时,陪同在场的美国人仅有基辛格和洛德,连国务卿罗杰斯都未能参加。对美国的决策圈而言,能在冷战时期融化美中外交的坚冰,无疑是对抗苏联的头号地缘战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即开始了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转折。虽征途艰险莫测,但此举大气磅礴。此后,中国对外资日益开放,并且寻求加入世贸组织,这使其成为欧美跨国公司的理想投资市场。

  回首过去20多年,外资带来的效应令人瞠目。按美元汇率计算,中国现在是世界头号出口大国,也是排名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尽管中美之间不乏握手言欢、觥筹交错,但这些不过是镜花水月,美国的外交归根结底是由其自身利益决定的,与鸦片战争时英帝国对清朝的策略并无两样。

  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巴麦尊一语中的——“国家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的决策者务必要对此保持警醒。从1972年中美高层首次接触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美国对华交往的目的多少都带有联中抗苏的色彩。

  美国为对抗苏联无所不用其极,一旦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政权土崩瓦解,受洛克菲勒和布什家族控制的美国情报部门就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如法炮制。力促中国政府推行一蹴而就的经济改革就是其中一步,这一措施的本质就是曾在20世纪90年代让前苏联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的“休克疗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计划用投资把中国变成世界出口基地,目的是利用其廉价劳动力降低从汽车到苹果手机等欧美商品的成本。中国虽名为出口大国,但获利甚微,相比之下,大笔的黄金白银却滚滚流向了美国。

  这种情形延续到2005年,中国经济一直沿着美国倡导的“自由市场”的模式发展,因而并未被美国视为威胁,但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对原油、铁矿砂、铜等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开始采取更为大胆和有效的对外经济政策,足迹遍布非洲、中东乃至全球各个角落。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