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北极争夺战即将打响:中俄将合作与美抗衡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5-09-10

  美国媒体7日称,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美国冷战后首次开始构建在这一地区的情报网络。与此同时,有美国媒体注意到,中俄可能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合作。

  在刚闭幕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经济论坛的一个非正式场合,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总裁拉赫曼诺夫透露说,中国非常想从俄罗斯获得有关破冰船的建造和使用技术,明年初将出台合作项目。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队,中国首艘自主建设的极地破冰船计划则正在推进中。

  媒体报道称,在过去的14个月里,美国16个情报机构中的绝大多数都加强了北极方向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日前召开“战略委员会”协调这些情报机构的工作和收获。除传统的卫星和北冰洋海底传感器,情报部门还修复了加拿大境内的监听站,并在弗吉尼亚南部美国海军造船厂着手升级挪威间谍船“马尔加塔”号。

  中国雪龙号破冰船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花两年时间绘制北极地区新的航道和陆地、海域地图,2016年将完成阿拉斯加全境3D地图,2017年完成北极全境3D地图的制作。该报道称,5艘中国军舰几天前首次现身白令海峡,虽然并未表现出威胁。俄罗斯去年则宣布重开10座苏联时期建立的军事基地。

  中俄之间可能的合作也令美国警惕。有美国媒体6日报道称,拉赫曼诺夫说,虽然还没有收到中方合作伙伴的具体订单,但中方对破冰船的建造、使用和运行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展开合作。

  俄罗斯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开工建造

  明年初可能商讨出具体结果。俄媒体说,联合造船集团也将很快开工为北极地区的亚马尔液化气项目建造港口破冰船。中国拥有这个项目20%的股权。普京访华参加北京阅兵活动期间,双方签署了新的协议,中国再从俄罗斯手中购得这个项目近10%的股权。

  美国媒体评论说,这显示两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可能扩大。关注北极地区的俄罗斯分析人士索比亚宁6日对美国媒体说,中国正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在北极地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北极航道,二是开发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

  

  中国在这两个方面非常认真,极其小心谨慎,尽量避免挑战俄罗斯,也不愿与美国爆发冲突

  但中国不会放弃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活动将变得更加积极。8月,中国新的南极破冰船建造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批准,预计投资12.5亿元,吨位为1.2万吨级。

  本月初,奥巴马视察阿拉斯加,成为任期内首位造访北极圈的美国总统。美国媒体报道称,他9月1日宣布将加速采购破冰船,被认为是在北极地区展开的最新高压攻势。

  美国破冰船正在进行破冰作业

  该报道称,美国目前只有两艘正常运行的破冰船,俄罗斯则有41艘,并打算再造11艘。俄罗斯正在准备的可能不只是一场冷战,而是打一场北极争夺战。

  “中国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优先合作伙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最近这样表示。

  中国首座位于北极的科考站

  索比亚宁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从亚洲到欧洲的货物运输量,想分散其中的一部分货物利用北极航道运输到欧洲。因此,中国正在研究常年使用北极航道的可能性。

  媒体报道说,主管远东事务的俄罗斯副总理特鲁特涅夫在东方经济论坛会议上透露说,北极航道项目过一年或一年半之后就会出台,会有非常好的前景。

  

  俄罗斯一个人快扛不住了:急拉中印入伙开发北极

  外媒称,去年9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宣布在位于俄罗斯北极地区喀拉海的一处油井发现石油。北极地区正在迅速成为俄罗斯的地缘战略中心。

  据美国政治网站8月14日报道,然而在华盛顿的施压下,埃克森美孚逐步停止了钻探活动。该公司称其在俄罗斯的投资将因为制裁而面临10亿美元的损失。其他国家必然会去接过这项工程。

俄罗斯一个人快扛不住了:急拉中印入伙开发北极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报道称,今年2月,印、中、俄三国外长在北京举行会议。印度外长苏什玛·斯瓦杰、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和中国外长王毅强调了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方面进行合作的可能,这引出了印中两国能否与俄罗斯在勘探北极矿藏方面展开合作的问题。

  印度对俄罗斯庞大的油气产业感兴趣并不是新鲜事,俄印双边关系可能是印度与其他国家唯一确定达成的战略伙伴关系。

俄罗斯一个人快扛不住了:急拉中印入伙开发北极

  俄罗斯石油

  报道称,印度和中国如今均是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虽然多半是礼仪性的,但这说明这两个亚洲经济体正在其不大可能触及的地方“展翅”。虽然印度仍坚称其对北极的兴趣主要出于科学目的,但中国的姿态比较坚定,称自己是“近北极国家”。据说中国正在建造多达12艘可在南北极使用的专业破冰船。

  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签署一份为期25年的协议,这份协议可能也包括某些北极油气田。但许多研究人员表示,各国石油公司目前还不会把北极视为大规模生产油气的地区。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军事战略研究中心的加尔卡·埃尔米达表示,在北极开发油气资源的挑战包括地理数据不精确、通信不可靠、极地冰盖融化会使大块浮冰四处漂流以及工作环境往往恶劣等。

俄罗斯一个人快扛不住了:急拉中印入伙开发北极

  北极纷争加剧

  报道称,虽然印中两国27亿人口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庞大,但两国的领土边界划分存在争端并且互不信任,因此另一个问题便是印中两国能否在油气协议等国际经济协议方面进行合作。

  答案是能,中印两国已在中东和非洲成功合作了很长时间。

俄罗斯一个人快扛不住了:急拉中印入伙开发北极

  中国是北极理事会“观察员”

  印中两国的公司一直是苏丹和叙利亚石油财团的成员,虽然对叙利亚的投资因该国内战而暂时搁置。

  由于冷战结束和印美关系日益亲密改变了原来的战略考量,印俄关系近年来遭遇挫折,但两国正在重新努力使这一历史关系重回正轨。与中国合作既会带来财力,也会带来技术优势,对三国来说是共赢局面。中国外交部一位高官周三称,中国与俄罗斯讨论了中资企业参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勘探事宜。

  由于西方制裁限制外资企业协助俄罗斯勘探北极自然资源储量,俄罗斯在北极的油气资源勘探一直很难加速。

  

  中俄亲近变成美国噩梦:世界秩序掌控者将易主

  美国媒体8月24日刊登文章《美国的最大梦魇:俄罗斯与中国日益接近》,作者为马修·伯罗斯、罗伯特·曼宁。

  文章称,1971年尼克松和基辛格利用中国对苏联的恐惧,历史性地让美国对中国开放,这在当时曾是漂亮的一击。这步棋创造了一个美国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战略三角。

  现在,在美国令人意外地不给予关注的背景下,其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正在导致华盛顿处于下风,同时给全球秩序造成危险的影响:中俄关系比过去50年里的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这使得两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重塑全球秩序

  中俄两国联合海上军事演习

  文章称,尽管基辛格的战略逻辑是希望通过与莫斯科和北京双方都保持比它们相互关系更好一些的关系来为美国赢得上风,但现在看起来,随着华盛顿与莫斯科裂痕的扩大,中国将成为赢家

  尽管存在把重点放在历史分歧、种族担忧和地缘政治竞争方面的倾向,但新的中俄关系走向也许更多地是一种权宜婚姻——这种权宜的成分超过了华盛顿政治精英圈中任何人愿意承认的程度。

  中国一带一路政策

  文章称,美国主导了对普京所领导的俄罗斯的制裁,这导致俄罗斯把目光转向东方、尤其是中国,即便这意味被削弱的莫斯科要充当地位较低的伙伴。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前途取决于亚洲,与中国达成的近5000亿美元的油气合约将支持一蹶不振的俄罗斯经济。

  中国将得到一个稳定欧亚地区并使之实现现代化的宝贵伙伴——而非对手,中国越来越不把欧亚地区看作穷乡僻壤,而是视之为本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向西直抵欧亚地区的“一带一路”新计划寻求将其弱点——与14个国家接壤——变成一种战略资产

  中俄两国一起寻求实现当年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有关无可匹敌的欧亚心脏地带的理想——而印度有可能成为其中的例外。

  在欧亚地区的成功合作将强调非西方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成功。不仅是这个地区,还包括非洲和拉美——中国已经利用其对发展项目的慷慨在这两个大陆长驱直入——也将会予以注意。

  中国崛起的速度让美越来越担心

  文章称,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伙伴关系已经存在。中国通常在联合国跟随俄罗斯:两国一起阻止了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制裁,确保了由西方领导的推翻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的行动成为同类“保护责任”行动中的最后一次。

  美国为防范中国崛起不断拉帮结派针对中国

  文章称,俄罗斯建立欧亚联盟的努力将得到进一步推动。随着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留下烂摊子,在地区辨别风向的时候,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在征募更多成员国(巴基斯坦和印度最近加入了)。

  人们看到,美国及其西方伙伴的双手被中东事务完全占据,同时还在向中欧和东欧国家保证北约的第5条款安全承诺仍然有效

  

  解放军发射最致命核弹:中俄联盟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正在测试最危险的核武器”,美国杂志总编凯克19日撰文,要求美国关注中国洲际导弹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并称中国本月试射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最终可携带多达10个核弹头,可能改变亚洲核平衡。

  敦促美国“注意中国威胁”的还有“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该网站援引专家的分析称,更强大的核弹头可能预示着中国计划抛弃自我防御的核态势,并可能预示北京将最终同意协同俄罗斯对抗美国。

  美媒广泛报道的这次试射并未得到中国官方证实,但在现在战争中,导弹使用得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核武器:1984年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很多国家、特别是大国都在发展导弹技术

  “导弹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一个大国没有几种杀手锏武器怎么能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军事战略专家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网传东风41导弹发射车

  同时应该注意到,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导弹技术至今,中国从来没有对任何国家使用导弹武器,美媒对中国导弹的重点关注完全是蓄意炒作

  

  中国“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

  中国新版的《国防白皮书》不久前刚出炉,它成了长期关注中国军事透明化的外国媒体眼中的一座“新闻富矿”,对此的争议也一直在国际社会上发酵。最新被挖掘出来的消息是,中国没有在白皮书中提到“承诺首先不使用核武器”这个维持了50年的基本原则

  被认为媒体风向标的美国媒体发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詹姆斯·阿克顿的文章——“中国在核武器立场上的微妙转弯?”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报道迅速被美国媒体所引用。

  中国发布新版《国防白皮书》

  文章写到:“解读任何国家有关其核武器的声明,都可能是对细微差别的研究,但偶尔会有个别国家提出——或者没能提出——一些说法,标志着其彻底告别过去的立场。中国在周二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就属于这一类,这份白皮书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因为它删除了中国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这个明确的承诺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公开的核政策的基石。然而这份白皮书引入了模糊性。它肯定了使用核武器回应核攻击的做法,但没有排除其他用法。”

  月夜下的东风5洲际导弹

  日本媒体分析称,中国核战略思想的明显转变,很可能是对周边地区其他安全趋势的回应。

  文章认为,即使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发出最新一轮核威胁之前,美国国防部就宣布了加强美方在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的计划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国际新闻网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