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排长尚倩伊革新的某型高炮射击诸元计算模块,提高了该型高炮射击准备的效率和精度;上士史韶波研发的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为装备动态管理提供了精准依据……5月上旬,第21集团军某旅喜讯连连:37项官兵自主研发的成果亮相演兵场,展示了该旅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该旅党委聚焦打仗需求抓人才培养,激发了官兵争当信息化尖兵的热情。 “网络通”败北演兵场引发思考 二营副连职助理技师方乾大学学的是通信专业,熟悉编程和软件设计,擅长网站维护,是该旅小有名气的“网络通”。 然而在去年的一场实兵对抗演练中,二营某新型导弹指控车意外出现故障,一个通信机柜无法正常启动造成通信中断。随车保障的方乾被寄予厚望,但他捣鼓了半天也没有查出原因。无奈之下,营里只好向厂家技师求救。虽然最终排除了故障,但却因延误了时间,该营被判“出局”。 对信息化装备只会操作,对原理知之不深,装备出了故障不敢碰、不会修……复盘推演中,类似问题引起该旅党委反思:官兵计算机网络考级拿证的不少,会课件制作、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的也不乏其人,为啥上了战场却用不上? 用打仗的尺子丈量差距 旅党委调查发现,部分官兵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尚停留在浅层次,对于战斗员该具备怎样的信息素养、怎样促进打仗能力的提升等有所忽视。他们用打仗的尺子来丈量,对官兵存在的主要认识误区进行了调查分析。 ——主动作为意识不强。调研中,有的官兵认为旅里装备老,信息化建设难有作为;有的官兵认为,钻信息化、研信息化是院校专家的事,跟基层关系不大。 ——信息素养定位不准。有的官兵把信息素养等同于考级拿证,不熟悉工作原理、不掌握信息数据、不精通装备操作,信息素养提升与打仗脱节。 ——信息能力转化不够。全旅官兵学平面设计、软件开发的人数明显增多,但这些技术能力没有很好地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该旅对症施策,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培养懂原理、精操作、会维修的信息骨干人才。他们还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努力实现人才按需培养、能力按级认证、骨干按岗保留。 依托演训锻造信息化人才 去年8月,该旅列装的某新型导弹系统首次参加对抗演练就崭露头角。 “报告,东南方向发现‘敌’机3架!”面对“敌”情,营长苏勤军借助技术室主任姬增龙研发的射击指挥辅助决策平台提供的数据,沉着冷静下达指令:“跟踪雷达开机!”“3,2,1,发射!”导弹出鞘,首发命中。 据介绍,这个射击指挥辅助决策平台能快速精准计算空中目标航路、速度等数据,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依据。 该旅党委对照部队建设转型、使命任务转换、训练模式转变的要求,出台《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意见》,围绕学习培训、强化集训、选学送学、实施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规范,并大力开展群众性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鼓励官兵运用信息知识破解组训难题。 “目标搜索雷达,开机!”“跟踪制导雷达,加高压!”……4月下旬,该旅二营组织了一场依托射击指挥训练系统的指挥组网训练。在发射连连长冯健康的临机导调下,各作战单元操作手对着电脑屏幕练操作、练协同,让指挥模拟训练实现“一网牵”。这套训练系统是该旅官兵集智研发的一项新成果,实现了某型导弹射击指挥、通信组网等课目的全员额、全专业、全系统模拟训练,提高了实战化训练效益。 据了解,该旅目前已取得一批信息化科研创新成果,其中3项成果已向总部申报立项,正在为破解训练难题提升战斗力发挥重要作用。(朱江伟 王怀立 相双喜)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