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作为北京市政府直属的大型科研机构,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多年来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为建设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提供科技支撑。近年来,北科院多项科技成果应用于京津冀地区社会治理、城市安全、城市风险评估、社区养老等领域,协助推进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学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作为北京市政府直属的大型科研机构,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多年来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为建设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提供科技支撑。近年来,北科院多项科技成果应用于京津冀地区社会治理、城市安全、城市风险评估、社区养老等领域,协助推进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效提升了城市科学治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中孕育而生的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是北京市属唯一的大型多学科科研机构,一直将服务首都城市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治共治法治要求,紧扣首都功能加强城市安全与治理研究服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基础上,2018年,北科院依托城市安全与治理领域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以及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二级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作为主要支撑单位,联合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市计算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二级单位,专门成立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 北科院聚焦城市安全生产、公共场所安全、食品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噪声振动控制、社会治理、舆情分析等方向,为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着强大的科技支撑。近五年来取得了2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承担了378项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388篇,完成了219件专利、标准、规范的编制,出版专著35部。北科院已成为城市安全与治理领域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一批优质成果在首都核心区和北京各区成功应用,并辐射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与一批国际高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成果引入我国,有力推动了公共安全与治理领域的创新发展。 打造“数字红墙”:信息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和平门等社区,如今很多事项的办理可以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以前街道、社区每项业务一个窗口,忙的时候居民排长队,闲的时候一天不来一个居民,现在,街道、社区6大类49项居民公共服务事项被纳入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了各专业部门的17个系统,使以前“物理”集中的各个窗口发生“化学”反应,数据实现共享,信息不需要重复填报。这一变化得益于北科院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技术应用平台——“数字红墙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数字红墙”)。 2013年起,北科院新技术所与北京市西长安街街道合作,创新了以数字化信息服务为支撑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数字红墙”针对西长安街道的实际需求与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化精细管理、数字化信息服务等技术手段,建设辖区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搭建民政、党建、计生、人社等业务库、知识库和应急数据库。几年来,针对西长安街工作实际需求,平台不断升级,目前已经打造完成了“全响应3.0版——社会治理创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通过系统建设,提升了西长安街道的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搭建一站式综合受理平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之外,该平台还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民生需求,辅助科学决策。西城区西长安街“数字红墙”平台建设后,服务和管理的精准度得到了很大提升,通过大量数据的累积,汇集包括共享单车、井盖分布等城市部件、事件数据,针对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借助“热力图”决策,构建趋势预测模型,将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通过实时传输功能,还可以定位街巷长、网格员的工作轨迹,以便合理引导划分应急、巡防任务,快速响应等突发情况。 基于这一平台系统,2014年起,由北科院主持并联合有关单位开始研制标准。2015年9月由工信部正式颁布国家行业标准《信息技术 社会服务管理 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成为全国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化标准。目前,大数据社会治理系统已向全国大力推广,在北京、甘肃、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青海、宁夏、湖南、辽宁、黑龙江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0余个市、区级区域推广应用,成为在全国社会治理领域覆盖面最广,应用效果最好的系统之一。 北科院在北京打造了“数字红墙”,在河北秦皇岛中标北戴河综合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在甘肃打造了“民情流水线”、在山东打造了“民心在线”、在贵州打造了“社会和云”等信息惠民品牌,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公众的认可和好评。 开展城市“体检”:城市更安全 人民更安心 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调整期,全市安全形势呈现出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首都大型活动场所客流量大、地下管网密集、安全生产要求高,对科技创新支撑城市风险治理的要求更高更迫切。北科院主动对接市区风险治理需求,与相关部门合作,建设“全响应、无缝对接”的城市风险治理体系。 劳保所与计算中心在北科院财政项目的支持下,迅速设计开发了《北京市安全风险云服务系统》,服务于北京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北京市安全风险云服务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二维码等技术,发挥企业安全风险“云管家”作用,利用安全风险大数据为政府提供“安全风险一张图”,实现安全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支撑了北京市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相关模式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广。以“互联网+政务”的理念和技术,北科院为北京市人大、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协开发了全流程工作平台,实现了政务大数据的互联互通。 社区安全评估是保护城市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北科院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多项城市“体检”工作。北科院与北京市德胜街道合作,实施综合楼宇安全评估及分级管理项目。制定分级标准,创新出楼宇分级管控模式。实施上海黄浦区社区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测预警技术开发项目,对社区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依据预警标准建立预警发布机制适时发布预警为黄浦区提供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开发和技术支撑。 北科院系统工程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等共同完成的“城市运行风险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系统开展了城市运行风险监测与评估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集成系统研发、应用示范和技术推广等工作,成果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5个城市的20多个部门和单位、100多个安全社区进行了应用。系统工程中心参与编写的大型活动安全要求5项系列国家标准,于2016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并广泛推广。系列标准在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2017年F1中国大奖赛、2017年上海网球大师赛等大型活动中得到应用。 以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为突破口,协助西城区建立客流聚集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区域应急管理水平。全国首个客流风险预警系统——西单商业区人群聚集风险预警系统已稳定运行8年。 新技术所利用多年时间开展城市地下管线安全保障双控体系建设项目研究,将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结合,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目前,该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城市有关部门及业内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支撑了多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出台。 与地下管线相比,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命线”中的“主动脉”。2017年8月,北京市正式立项启动地方标准《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规范》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标准由新技术所牵头,会同十余家单位的专家共同编写完成。该标准已于2018年9月29日发布,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近年来,北科院劳保所和理化中心在个体防护用品失效分析、不明气体检测、未知物检测与分析、气体爆炸事故原因分析与检测、有限空间作业等方向参与生产安全事故技术调查工作数十次。在京津冀及其他多个省市(辽宁、湖北、山东、内蒙古等)的公、检、法的安全事故/案件中得到应用,承担多种物质、物证的成分分析工作,为事故/案件原因排查、事故影响评估,以及环境安全治理等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安全事故鉴定分析报告百余份。理化中心立项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中毒和窒息物质勘查作业规范》,在事故调查中得以验证,极大缩短了事故调查时间,提高了事故技术调查的准确度。 科技进入社区: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舒适 噪声是困扰城市的重要问题,让群众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中远离噪声是北科院劳保所多年研究工作努力的一个方向。近年来,劳保所利用在噪声振动控制方面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研究,为京津冀地区政府部门提供环境噪声管理咨询服务,承担包括北京各区、秦皇岛市等地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项目,帮助政府部门提高环境噪声管理水平,更好地保护京津冀地区的环境。 除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外,劳保所还为京津冀地区的噪声控制方面社会需求提供专项声学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在声学方面的难题,促进企业相关项目的进展。例如,为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天津)有限公司专门设计了可移动式的隔声点焊平台,降低平台生产操作的噪声对人员的影响,保障了安全生产;帮助中油管道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声学故障检测,为其故障设备提供故障诊断和结构优化技术支撑,并通过结构优化降低和消除其西气东输工程设备投入运营后的噪声与振动故障率,节约输气工程的后期维护成本并保证生产效率;为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立体交通项目提供声学咨询服务,协助其完成低噪声的桥面钢结构设计,保障了项目的进展和推广;与金茂北京签订声学顾问战略合作协议,为建设项目提供声学配套技术支撑,主要服务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项目,保障其业务的发展。 在备受关注的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方面,劳保所的一项研究成果《地铁车辆段上盖建筑振动控制成套技术及应用》解决了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面临的振动噪声控制关键技术问题,获评2017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已应用于郭公庄、平西府、五路居等地铁车辆段上盖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这一成果还被推广到京津冀其他城市,为石家庄西兆通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振动控制、石家庄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大楼地铁振动控制、秦皇岛开发区绿茵港湾小区和天业通联重工噪声治理等多个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当地振动噪声扰民问题,有利于当地地铁建设和上盖物业开发。 北科院是国内较早开展智慧养老研究的科研机构。2011年以来,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对国内外居家养老科技进展进行了长期跟踪,在智能居家、生活辅助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方面合作开展本地化开发和成果转化。2014年北科院系统工程中心与月坛街道办事处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以“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为品牌的以街道为基本管理单位的居家养老解决方案和建设“智慧居家养老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 无围墙敬老院服务平台是北科院智慧居家养老服务IT解决方案的实际应用,将科技型、知识型老年服务产品引入以街道和社区为基本单元的老年服务生态系统。通过服务资源整合和自营,目前平台可以提供生活照料、专业护理、医疗卫生、家庭支持、文化娱乐、精神关怀、心理慰藉、远程服务、咨询服务等9大类400多项服务,可以为《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该平台已于2014年正式运营。2017年,在多年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开始在月坛街道试点居家照护管理模式,重点解决“让专业服务进入家庭和社区”这一难点问题。 助力协同发展:规划更科学 整装再出发 北科院全力服务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对接城市副中心建设,与通州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助通州区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科技政策服务、科学知识普及等任务,提升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功能。承担了《雄安新区公共安全规划》《基于动态风险评估的雄安新区安全韧性社区构建路径研究》等项目,组织实施了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科技资源数字地图平台建设、人口协同治理、协同创新政策评估、科技服务业集群构建等一批重点任务,举办了科普京津冀行等重大活动,智慧社区、营养分析评价、水处理集成膜等一批民生科技成果在天津、河北落地应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聚焦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系统梳理全院在城市治理、安全风险、环境治理、食品检测、大数据等方面的科技资源,与冬奥组委及延庆区进行深入对接,构建合作产业链,为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做好科技支撑。 北科院参与了冬奥会场馆安全风险评估、承担了延庆区政府关于科技服务冬奥会世园会的路径研究等工作。下一步,北科院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组织专办,制定全面参与落实科技冬奥行动方案,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让更多人感受“智慧冬奥”。 不久前,北科院劳保所受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委托,承接了《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运行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总体方案》项目研究工作;受延庆区政府应急办委托,承担《延庆区世园会会期风险评估》研究工作。这两项工作是2008年奥运风险评估、上海迪士尼大客流风险管理、顺义花博会风险评估、珠海长隆风险管理工作的延续,也是“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冬奥会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的重要承接基础。 放眼未来,北科院将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对标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要求,打造引领全国的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平台,以北京超大城市和京津冀大型城市群发展所面临的安全和治理问题为主要对象,以“科技让城市更安全”为价值追求,以智慧城市安全发展为目标,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和舒适度,为北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更多科技支撑,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