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数字科技实践上,用于机房巡检的京东智能巡检机器人也在近期推出。作为机房和数据中心的“智能守护者”,京东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保障机房稳定安全运行,提高机房和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战略布局持续延伸 梳理行业不难发现,从战略升级到业务迭代,再到多元科技布局,以科技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已经被金融科技巨头普遍认同。从蚂蚁金服的去“金”就“服”,到“度小满”强化“精于科技”的业务导向,再到京东金融强化“数字科技”标签,从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走出的独角兽公司都是在发展中逐步锁定了自身的核心价值。 以京东金融走向京东数科为例,在“走出京东”之前,京东金融已经开始系统输出“数字科技”概念。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这一提法最早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今年2月,陈生强在京东金融内部员工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数字技术战略和B2B2C的核心商业模式。同时,宣布成立城市计算事业部。 在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陈生强公开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强化科技输出的角色。而在B轮融资后,陈生强再次重申“将在数据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 事实上,业内倾向认为,B轮融资中字头金融机构的参与,也从侧面对京东金融“去金融化”的成果进行了背书。记者在京东B轮融资完成后与其战略投资部总经理马骥进行过交流,彼时他曾透露,在A轮和更早时,出于竞争考量,金融机构观察者多,但近年来京东金融更加明确的科技定位让这些机构相信双方能够实现共赢。 事实上,今年以来,这种科技输出已经较快在业务线落地,从面向银行的零售信贷解决方案“北斗七星”,到专门面向中小银行的“融信云”,再到ABS二级市场流动性解决方案和固定收益基本面量化分析系统FIQS,以数字技术撬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B2B2C模式逐渐明确,商业模式也开始由资产获利转向由服务获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不以“资产获利”的“去金融化”,还是“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都不做”,都需要辩证理解。目前,京东金融1300亿估值背后是各大业务线支撑而来,成为“京东数科”之后,传统的核心业务,例如白条、供应链金融,依然重要。这种观念其实在几大巨头之中已经形成共识——如果没有一线的金融业务经验去真正理解业务,那么科技类公司很难真正具备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 即使彻底将技术和金融收入区分的传统统计方式,随着科技的深入融合,也较难泾渭分明地切割。马骥就曾告诉过记者,目前京东金融大多数业务收入本质均基于技术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比如白条,表面看是消费信贷产品,但它底层的本质用的是数字风控模型。至于表现出来的报表上是把它记成其他收入还是技术服务收入并不重要,未来来自技术的收入肯定越来越多。”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