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见证科技改变银行业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18

  40年,借助互联网科技,银行的业务处理从手工记账发展到如今的电子化处理。技术在提高了银行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银行业的生态,这是未来传统银行业需要应对的问题。

  口述 | 王永利整理 | 本刊记者 张琴琴

  [/b]王永[b]利,1989~2015年就职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曾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后转身金融科技公司和期货公司,著有《全景透析金融危机》《金融新思维 银行新发展》《穿越危机——世界剧变的中国选择》等。

  电脑应用提升效率

  在中国人民大学做了近两年老师之后,1989年5月,我加入中国银行总行财会部制度处。财会部制度处主要负责各项业务会计上的处理并制定规则,需要了解业务的主要流程和主要风险点,进而做出会计处理的安排,如记账科目、凭证使用及相关方责任核定、风险控制等等。当时主要使用纸质凭证,大量需要手工处理。

  之后电脑应用不断普及和提高。中国银行是中国最早使用电脑的金融机构,又主要是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财会部是最早用上电脑的部门。20世纪80年代,电脑的普及度很低,财会部也只是将凭证输入电脑,用电脑做最基本的处理,远达不到今天如此高效的处理水平。

  进入财会部制度处,我的第一份主要工作是配合老专家编写《中国银行各项业务会计核算手续》。

  做这项工作有其历史原因。1979年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出来后,承担了中国境内的所有外汇与国际业务,并陆续开展境内银行业务。但是改革初期很多业务本身很独特,制度规则不甚规范,零散的办公条件加上落后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业务加快发展的要求,10年过去,中国银行急需重新梳理并规范各项业务及其核算手续,为未来的人员培养和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为此,中国银行组织最权威的专家对之前做过的各项业务流程及规则进行研究讨论并编写业务处理规范。我的工作就是配合这些专家们完成这个项目,先梳理出此前的各项业务规定,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供老专家研讨使用,然后再记录整理出他们每次的讨论成果,打印出纸质再送去审定。有的业务可能一次就过了;有的可能要反复多次讨论。经过3个月的磨砺,这项工作基本完成了,我也获得了别人可能3年都无法获得的全面的银行业务与财会知识。

  我刚入行的时候,整个银行业都是这个情况:大量业务还是手工操作,年轻的同事开始用计算器,年长的同事还在用算盘;银行没有自己的网络系统,汇款还需依赖邮局。

  1993年,国家财会制度大变革,银行之前五花八门的记账方法开始统一,财务制度趋向国际化;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作为专业银行独家经营,逐步对其他商业银行开放;由代理央行办理外汇买卖,转为自营外汇买卖,这对中国银行的冲击最大;1995年,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整个银行都需谋求转型。这些变革一步步推动银行摆脱早期的财政色彩和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的商业银行方向发展。我自己也是这些改革的亲历者,是中国银行应对这些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核心系统改造推动升级换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都是外部冲击,直接影响的是海外业务体量较大的机构。当时中国银行的国际化业务水平居行业前列,是中国金融机构里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一家。2007年我主管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业务,当年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担任中国银行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定方案积极应对,最大限度降低在危机中遭受的影响。

  危机过后的2009年1月1日,考虑到我此前的工作一直都跟科技部门交流很多,并在1994年参与推动中国银行新一代会计系统改造,1996年担任“中国银行数据模型”专家组组长,总行党委委派我全面接手行里的信息科技工作,着重推动“中国银行IT蓝图”的实施。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开始真正深入思考金融科技的问题。

  中国银行曾为整个中国金融业的电脑化发展作做出过很大贡献。中国银行是全国第一家使用电脑的发卡行,具有科技上的优势,而到其他银行也可以发卡甚至招商银行(600036)发出了可以全国通用的银行卡时,我们的卡优势就没有了,甚至是处于劣势。造成这种劣势的原因是中国银行的电脑化起步较早,但对电脑应用的认识不够深刻,在运行过程中各业务板块在科技使用方面相互独立,总行、分行、支行电脑系统不统一,甚至硬件都不统一。核心系统不统一,意味着整个系统的应用无法同步更新,如不加以改进只会步步落后于人。

  中国银行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1994年、1996年、2001年和2003年进行过多轮技术改造,结果都不理想。2003年,中国银行召开千人科技大会,确定了一个彻底改造和统一核心系统的IT蓝图,计划从2003~2008年用5年的时间对整个银行核心系统进行彻底改造。但旧城改造不是新城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是非常复杂而且充满挑战的。到2008年,因为种种原因蓝图实施再次受阻。

  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接手信息科技工作的,压力巨大。调整战略、突出重点、整合组织,我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碰头会,实事求是制定完善实施方案,在党委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经过近3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到2011年国庆节期间,中国银行整个核心技术系统实现统一,大大提升了全国性重大系统推广实施的速度。基本上在当天对外营业下结束以后,系统做批处理,八九点钟批处理完成以后,就可以撤下旧线系统,装上新线系统,第二天全国的中国银行端口就可以统一使用新系统。放在以前,我们是不可能做到的。IT蓝图的成功实施,为中国银行提升竞争力,实现更好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给银行业带来更大冲击

  核心系统统一后,我们开始规划,怎样提升整个系统应用水平,赶超其他银行继而成为国际一流银行。

  2012年,中国银行提出要向“智慧银行”迈进,我自己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调研工作。在调研中我就发现,以前我们都讲IT、讲电脑,但自2012、2013年开始,国际上互联网的概念越来越热,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已经开始迈向Net(网络)和DT(Digital Technology)时代。

  一个典型案例是2013年余额宝的出现,短短几个月它就转移了5000多亿元的银行活期存款。5000多亿元是什么概念?我们很多城商行、农商行成立20年,其存款规模也就在1000亿元左右。这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出现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迅猛发展,现在余额宝的规模早已突破1.5万亿元。

  中国银行也意识到互联网对银行业的冲击,专门成立网络金融办公室,跟踪研究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我们发现,互联网金融能够兴起和发展,很重要的是紧抓业务源头派生式发展金融,比如从淘宝、天猫、京东等业务平台上延伸开展支付业务,支付带来存款,有了存款就可以做贷款,其运行效率确实有很大提高。

  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监管差异和套利问题。比如,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质是个隐形的银行,但处于监管的空白地带,这给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契机,也埋下了金融风险隐患,近年来的P2P爆雷潮就是当年种下的果。现在回头看,当时的监管空白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它确实推动了很多变革,打破了原有的金融格局,当时诞生的第三方支付如今就走在世界前列。

  金融科技,不是简单的一项提高效率的技术。它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能够对金融整体业态产生深刻甚至颠覆性的变革。互联网缩小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取消了不必要的中介,缩短了交易环节。

  就我的思考,科技对金融行业最大的冲击是改变了金融的轨迹。

  金融从有了货币开始就逐渐开始向着独立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独立运行。比如我们做的投融资业务,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实物做相应的变动配置,这就形成了一个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对应的格局。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开始互联互通跨界融合,开始使越来越多的金融功能回归到实体经济,一体化、流程化、自助理式的运行。以前,一个人办理支付业务,需要专门把报单报给银行,再由银行做资金收付处理;现在,这个人可以自己选择支付路径,无需另行报第三方机构处理,所有信息同步进行。

  目前很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互联网对金融业的改变,可能很多银行的人到现在还以为互联网是信息科技部门的事情,最多是管科技部门的行领导的事。这是非常短视的想法,之前传统银行业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互联网潮流兴起时就显得很被动。当下,也有一些大银行在发展电商业务,试图从交易源头抓住业务,但结果都不太理想。银行业一定要有意识上的变化,未来一定要从业务的源头,即从业务发起人这个节点争揽金融业务。如果不从这个节点开始抓,以后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给银行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态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积极拥抱、准确把握、有效利用金融科技。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