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洋)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湖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建言“加快建设港澳科技创新产业园”、“支持株洲市高新区申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激发各主体创新活力”、“发挥农业科技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中央将大湾区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何金松委员代表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大会发言时提出,湖南正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既有科教之长,更有成果转化和产业承载之优,在大湾区建设中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可以享受“溢出效应”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向大湾区“逆向聚焦”的风险。     何金松委员建议在湖南建设港澳科技创新产业园,将其打造成湖南对接大湾区突破口、广深港澳科创走廊连接点、科创成果转化承接地和国际高端产业聚集地,以进一步推动湖南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株洲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郝建东、柳怀德等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呼吁支持株洲市高新区申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株洲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创业势头良好,“双创”环境不断优化。但是株洲市缺乏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不符。建议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科技厅在第三批次优先支持株洲高新区创建第三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省自然资源厅在用地指标安排上优先保障株洲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用地,将新增用地指标在省自然资源厅单列,并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相关部门在专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株洲市更大支持。     “要推动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大力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平台等建设。”谈到创新驱动,蔡溪委员表示,要特别加大对优秀创新成果、创新型企业、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激发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新风气。他表示,还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激励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探索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机制,对企业重要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建立健全科研人才流动机制,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     “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各主体创新活力。”民建湖南省委会通过提案建议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源头创新生力军作用。要制定普惠性人才政策,切实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健全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2亿元增加到5213.5亿元,其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应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推进农村现代化。”段安娜委员代表民建湖南省委会大会书面发言建议:在农业全产业链上布局农业科技链,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重点围绕十大农业产业生产、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升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重点进行科技攻关;重点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科技服务业业态的逐渐形成,其对全社会科技创新发展的带动和提升效应也将日益凸显。“但目前我省的科技服务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主要面临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通、科技服务企业整合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使得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彭继球委员通过提案呼吁,要构建科技服务“大协同”机制,凝聚拳头合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优化科技服务“大生态”环境,营造协同创新氛围;强化科技服务“大投入”驱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企业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真正落地落实。     “基于互联网新技术、新能力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黄韬委员则建议,要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在企业信息化推进和提质上继续加强市场化协作力度,鼓励优质服务商承担更大责任,以提升信息化覆盖面,增强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科学规划,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资本市场利用率看,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比仅为1.9%,迫切需要运用科创板等资本市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科技界委员建议抢抓科创板机遇,充分运用科创板定向解决科技型创新企业上市融资功能,催生大批拥有核心“硬科技”“黑科技”的独角兽企业,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同时,他们还提出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库,打造区域股权市场“科技板”,强化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