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6日讯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揭牌,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获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启动运作……去年,江苏科技笃实前行,布局重大装置、锚定前沿科技,高端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取得连续两年问鼎国家科学最高奖的荣誉。24日,记者从2019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至2.64%(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4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 推进体制改革、打造创新梯队—— 既有“高原”,也筑“高峰” 江苏抓住“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关键词,破解“有高原、缺高峰”状况。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表示,江苏实施新的行动方案,聚焦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的紧密对接。 作为“改革先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勇闯新路、创造经验。王秦介绍,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新聘32位项目经理,新建6家专业研究所,衍生孵化企业97家、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并开全国先河,在世界工业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会设立秘书处。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出“江苏科创板”,去年促成技术交易1500多项,带动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首破千亿元。 去年,江苏新认定高新企业超过8000家,总数超过1.8万家,这支创新“主力军”为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擂鼓吹角,奋力开拓。“打造创新梯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王秦介绍,江苏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江苏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达145家,保持全国前列。此外,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签订战略合作,以中科院合作项目为例,去年新增收入1300亿元。 形成合力,突破关键技术—— 各地积极营造“创新生态” 推动产业、技术、人才的汇聚,创新生态至关重要。去年,各地科技部门、高校院所立足区域、资源特点,为江苏创新积蓄磅礴动能。 “在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城市排名中,南京综合得分位列第二。”南京市科技局局长洪礼来说,去年南京高起点谋划顶层设计,亮出创新名城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南京去年新增2.4万家科技型企业,增长17%。“既有参天大树,也有小树小草;既有巨无霸,也有蚂蚁雄兵。”洪礼来表示,南京对撑起一片“科创企业森林”充满信心。为打造高新产业发展“增长极”,南京去年将全市80多个创新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瞄准重点,集中发力。 去年全年技术产权合同登记额11亿元,这是淮安交出的科技转化亮眼“成绩单”。淮安市科技局局长孙志标提到,淮安把科技创新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中选聘13位科技特派员,带动13个经济薄弱村100名农户脱贫,促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 大院大所与地方“结对”,建立专业化研究所,为突破瓶颈技术、带动区域创新发展“加足马力”。“去年全年科研收入实现1亿元,建成14个研发团队,承担国家省市纵向项目28项,横向合同科研216项,其中过半数项目服务江苏企业。”中科院院士、省产研院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汉介绍,华中科技大学与无锡惠山区共建研究院,取得集成创新高端制造关键技术、数字制造核心工业等一大批技术成果,飞机“大叶片”“小叶片”复杂曲面数字制造技术花开两朵,关键技术、环节摆脱国外依赖。 瞄准优势领域,打造矩阵—— 加快实施“一业一策”谋创新 原始创新、关键技术、对接国家重大项目……这些成为今年全省科技工作“计划表”中的高频词。江苏要打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的攻坚仗,包括启动前沿引领技术研究专项,集中突破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江苏还将加大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对接国家重大项目,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石墨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疫苗等均被列入“100个攻关项目”行动表。 落脚在产业,科技创新才能“掷地有声”。今年,江苏将建设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协同运营中心以及筹建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开展新型产业技术集成创新试点。以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3个前瞻优势领域作为试点,采取“一业一策”的支持方式,构建新型产业研发创新组织模式。 今年,江苏还将建设“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其中,大数据与展示中心、开放实验室将推动科学数据交汇和开放,培育特色服务业务,面向产业提供智能化、定制化服务。 “科技创新完全依赖引进消化吸收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下自己的‘先手棋’。”王秦表示,江苏将加快推进从跟踪型、模仿型研究向前瞻型、引领型研究转变。下一步科技创新,既要找准“方向领域”,也要厘清“不同层级”的迫切需要。 本报记者 王梦然 吴红梅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