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 帮助中心

国际新闻网

欢迎访问: 国际新闻网

热门关键词: 朱桂华  廖松杰寒  暴力    郭建德

中青报:?大学“改名潮”背后是资源不均衡的痛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8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网公布了《关于2019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公示名单涉及11所高校。此次公示通过后,如不出意外,将有4所高校由“学院”更名为“大学”,4所高校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以及3所高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学校。

  大学改名年年有,且年年都是舆论热议话题,这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今年的大学“改名潮”与往年相比,还是有一点不同。据细心的媒体观察,今年进入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公示名单的高校仅有11所,约是去年的四分之一,也是近几年的数量低点。这样看来,大学改名的相关要求的确越来越严格了。

  其中原因不难理解。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改名收紧,便是理所应当之事,也有助于相关大学科学理性规范发展。

  让大学“改名潮”回归理性,这没什么问题,但也要带着辩证思维去看待舆论场反对大学改名的声音。近20多年来,全国近2000所高校中,有近一半改过名字。面对这种大学改名热潮,很多人认为,大学改名没那么重要,与其在此费尽心力,不如扎实练好内功,搞好科研水平,还有人拿“麻省理工学院”来对比,并呼吁中国的学院向其看齐。

  这样的话乍一看好像有道理,但一定程度忽略了现实生态。大学“改名”,本身就是基于自身相应实力提升而实施的,要知道教育部对大学改名已有相应要求指标,一所学校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相应的要求指标并成功改名,没什么好质疑批评的,应该给予基本的理解和尊重。

  当然,大学“改名潮”确实需要降温。对大学改名还需要更严格规范,而相关大学本身也应该戒骄戒躁,不以“改名”为目的,应以“改名”为契机,为学校良性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说到底,正确认识改名,深挖改名的意义,才是正解。

  大学“改名潮”背后,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资源不均衡”的痛。既然改名能一定程度缓解相关大学优质资源欠缺的问题,那这一通道理应继续存在,退一万步讲,大学本身也应该有自己正常的上升通道。至于大学“改名潮”降温的诉求,还可有更具体的疏解之法,也就是教育部所提的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说白了,如果未来各大高校更注重往特色学科专业发力,把学校和专业搞“精”,名声也能远播,也能实现相应资源的集聚。与此同时,学院和大学的所谓差别,也能逐渐转换成各自特色优势,使得高等学校不真正为一个名字所牵绊,也让改名回归正常化。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邮箱:tomrs@qq.com
联系电话:00852-97962611
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湾仔区轩尼诗道269-273号光华大厦